第210章 分歧二
第210章 分歧二今天起风了,凸碧山庄格外的凉快。
王信坐在案几后发愁,冯庸已经到了京,按道理而言,朝廷的决议应该快出来了,自从明白了张吉甫他们的想法,王信是乐意接受的。
所以不是愁的张吉甫他们,而是愁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大同,自己没有采用家丁制,虽然是同样的自救思想,但自己有信心挣钱啊。
经商都知道能挣钱,可更多的是亏欠,只不过大家看到的都是经商成功的商人罢了,所以很多将领也不过是借着自己的职权占便宜,并没有本事去经商。
既然增加不了收入,那就只能节流,喝兵血的方法,只能搞家丁制。
有将领会不希望自己手里的人马多的吗,明明三千人的兵额,谁会愿意只有几百人。
现在大同的几千人马吃的是老本,别看吃粮食要不了几个钱,可军队与军队的差距也是天壤之别,自己打造的军队犹如一支吞金兽,耗钱的速度惊人,耽误了快一个月的功夫,这一个月可以干多少事情啊。
“信爷,为前两日的事情心烦吗。”
平儿端着茶盘,送来了茶水,看到王信皱着眉头,关心的轻声问道,一边把茶盘放到空的桌面,捧起茶杯送到王信手上。
王信接过茶杯,摸到平儿的手,感受滑嫩,忍不住看向平儿,笑道:“王子腾可烦不到我,你别瞎担心。”
听到不是这件事,平儿松了口气,只是对面信爷的目光肆无忌惮,想起信爷的胆大,平儿有点怕,打算离开,免得信爷乱来。
王信笑着拉住平儿的手,平儿没有防备,跌坐入王信的怀中,吓得容失色。
“信爷.”平儿已经低下了头,三分妩媚,七分娇羞。
平儿里头身着一袭粉色抹胸,外头披着一件白色纱衣,王信掀开看去,露出若如雪的肌肤透亮,发丝散落在肩膀上,带有淡淡的香味。
抬头看去,雪白透析的脸庞变得惊慌失措,裙下的小腿挣扎,想要站起来逃离,却如何挣扎的过,被王信一只手就按住了。
“信爷,别这样,现在还是白天。”平儿生怕王信乱来,苦苦哀求道:“万一等会晴雯不知道闯了进来,看见了,我以后还怎么好见人。”
“男欢女爱本是人之常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虽然自己从心里如此认为,不过也知道平儿很难接受,不过平儿越是害羞,自己就越是舍不得放手,刚才的烦恼也消失不见。
王信抱着平儿,感受平儿的柔嫩。
平儿有点激动,身上四处被攻陷,连忙尝试转移王信的注意力,提醒道:“信爷刚才在想什么?”
“没什么。”
王信轻松笑道,任何事有利有弊,在自己的带领下,属下们一帆风顺,获得了一个个的胜利,可属下们也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
现在大同的危机又不大,刚好用来给属下们增加经验,从这方面看,有什么好急的呢。
张吉甫不是要升他们的官么,有了独当一面的本事,日后需要自己操心的就少了,说不定还能让自己省心更多事,这才叫做集体。
“别这样。”平儿眼圈有点泛红。
王信见状,这才放开。
平儿逃离似的离开案卓,生怕又落入王信之手,连忙整理恢复身上的衣裳,再抬起头看着王信,想到信爷还是心疼自己的,于是心中甜蜜,舍不得信爷委屈,小声道:“晚上好不好。”
“啊?你过来说。”王信没听见。
平儿下意识往前走了两步,看到王信嘴角没忍住的笑容,立马醒悟,这是骗自己过去,平儿瞥了王信一眼,不再理会王信快步离开,生怕王信来追似的。
王信摇了摇头,忍不住笑出声。
虽然行为保守,可也别有一番滋味,更加的勾魂。
不过平儿多虑了,要是往常的话,自己说什么也不放她走,今天却没有时间,果然,过了一会,薛家的人来了,王信离开凸碧山庄,去了梨香院的一处无主的书房。
六十余岁的张德辉谨慎的坐在长椅上保持沉默,薛蟠没多久开始介绍薛家的生意,隐隐有三分的卖弄。
薛家生意的好坏,是谁的本事,别人不清楚,自己还不清楚吗,王信没有怎么在意薛蟠,更在意的是薛家大房大揽总张德辉。
张德辉从小在薛家当学徒,为薛家做了一辈子的事,手头里有个两三万两,如今还在为薛家操劳,以张德辉的能力和几万两银子,还有几十年的关系,完全可以出去单干。
这些年薛家落败,薛蟠又是个只知道玩乐的。
商行里没有个负责人,全靠张德辉撑着,不但保住了香料、药材、木材等大项生意,还在京城开了当铺,如鼓楼西大街的“恒舒典”当铺。
河西集市的规模开始稳定,薛家和其余几名扬州商人占了先机,比如薛家就控制了集市的药材生意,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又与别人瓜分香料、木材等大宗生意。
薛蟠先说了薛家的生意,又说了扬州商会的清醒,脸色越来越为难,不复刚才的得意,感慨道:“现在生意难做啊。”
王信打断了薛蟠的表演,直接问道:“因为王子腾的事情,你要为王子腾出气?”
薛蟠愣住了,以往和勋贵子弟打交道,哪怕争风吃醋,往往一笑了之,很少如此直白,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不知道如何接话。
薛家给王信带来了这么多帮助,薛蟠想来,总要给几分面子吧?实在没想到王信如此不客气。
“将军误会了。”
张德辉连忙开口,认真解释:“将军对生意的认知,在下向来佩服,以将军的眼光,必然也清楚,通州城一直有需求的,只不过因为京城的原因,需求一直被压着,将军看出了这点,利用河西营打开了口子,释放出需求,才有了河西集市快速形成。”
对待张德辉,王信又是一个态度,笑道:“大揽总说得对。”
张德辉松了口气,他对王信的印象不错,奈何少东家态度坚定,自己拗不过他,此时急忙补救道:“去年的速度,今年虽然能保持,往后却不一定。”
市场稳定期了嘛,王信懂。
大周的市场毕竟有限,虽然放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天下最大的市场,可三年的飞速增长期已经很惊人了,放在后世,一个行业的兴起,爆发期也不过一二十年。
不过王信不相信张德辉的说辞,看向薛蟠,沉声说道:“薛家的生意,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上下一般人的,生意上不懂的事,要多听多看少言。”
王信发威,薛蟠已经说不出话来。
心里头不爽,到底谁才是欠钱的一方啊,碍于王信的气势,薛蟠憋在心里,此时不敢说出来,张德辉看在眼里,心里头无奈叹息。
都说虎父无犬子,可少东家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失望。
欠钱的是大爷,何况在自己的谋划中,薛家的商道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奈何薛蟠这大傻子搞不清状况,偏偏他又是当家人。
好好地当个废物不好么,把事情交给张德辉他们去做。
虽然这么想,王信却不能说出来,这就是自己宁缺毋滥的原因,一个猪队友,比十个敌人的害处都要大,奈何自己的确离不开薛家的商道。
一直不想和薛蟠打交道,抬举着张德辉,可薛蟠还是跳了出来。
薛蟠没懂事以前,天天吃喝玩乐,薛家的生意不但维持,还能在京城开当铺,薛蟠懂事了之后,开始插手生意上的事,薛家的生意反而一落千丈。
看看。
红楼里都说了,二代不要创业。
震慑住了薛蟠,王信打算回头叫来张德辉,好好地谈一谈。
薛蟠灰溜溜的离开,感觉没有面子,反而埋怨了张德辉两句,又叮嘱张德辉不要对外透露出去,张德辉无可奈何,唉声叹气的离开后,转头就去找太太。
张德辉在院子里,薛姨妈隔着窗户听张德辉的话,里间的薛宝钗也听得清楚。
“河西集市的事情,信爷的布局中,应该还要和大同那边联系上,打通两地的贸易通道,前期投入虽然多,可回报也惊人,我认为前提的投入是值得的。”张德辉提醒道。
薛姨妈得知儿子自作主张去找王信,心里头不快,等听到王信一点面子也没有给儿子留,刚才对儿子的不快,立马变成对王信的愤怒。
薛姨妈担心道:“此人先是不顾兄长对他的恩情,如今更是当面斥责我儿,如此刻薄寡恩,我薛家这般帮他,倒头来能落的好?”
张德辉不认可,说出自己的看法:“信爷最讲规矩,河西集市的规矩,是信爷和众人一起商定,信爷从来不违背,只这一点就是不错的合作对象,何况河西集市本是信爷提供的条件,我们薛家不做,别家也会做,扬州商会不会拒绝的。”
“既然有扬州商会,那他去找扬州商会好了。”薛姨妈有自己的想法。
“妈妈。”
突然,里间的薛宝钗说话了,“他最初这么做,说明心里头还是把四大家当自己人的,所以找着与薛家合作,然后才是扬州商会。”
薛姨妈听到女儿的话,不满道:“他当初什么身份,如果不是因为姓王,我们才帮他,他那时想要找别人,有谁能理他吗?”
薛宝钗无话可说。
此时妈妈因为哥哥的原因,不好多言,等过两日,妈妈气平,自己才好再和她说,还有他那里,自己要不要去解释一番。
大揽总的话,薛宝钗是认可的,而且还认为大揽总的话还说小了。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信心,河西集市与大同那边的商道打通,在别人的眼里,会认为薛家还是原来的薛家。对薛家有了信心,与薛家的合作会更稳固,遇到的麻烦会少很多。
做生意最怕麻烦,因为麻烦会让生意做不下去。
自从父亲去世后,靠着大揽总的维持,薛家的生意总体保持了稳定,没有太过落败,而这两年里,借着河西集市的势头,薛家的生意反而好了不少。
无论怎么看,都不应该得罪了他才对。
就算妈妈想要帮衬舅舅,薛家也得先把自个打理好,才有了余力去帮衬舅舅不是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