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为国家插上翅膀(结局)
第314章 为国家插上翅膀(结局)福州第二化工厂是全福州效益最好的工厂之一,其工厂内的设备虽然已经相对老旧,但化工这玩意,技术进步也没那么快,本来就是重资产,即使是在国际上,也不算落后太多,在国内更是处于一流水平。
其产品主要是塑料薄膜,肥皂,各种清洗剂等,供应全国使用,全厂两千多名工人,在眼下这个时代的国内来说,就属于颇为让人羡慕的一小撮了,在旁人眼中并不比机关大院差多少。
郑毅小时候就是在二化的家属楼里度过的自己的童年,肥皂都是内部价,总得来说这童年在同龄人中就算是比较幸运的了,福州这地方不比东北,国企员工也没有过大规模的下岗。
因为是侨乡,也较早的接触到了那些海外华侨,相对机遇也多,虽然小时候确实羡慕那些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能够搭上华侨关系早发财的家庭,但客观来说他从小到大也真是没饿着过,穷着过。
和全国范围内其他同龄的普通孩子相比已经是很幸运了。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从百货大楼到化工厂开车一共也没有几分钟,鬼知道这厂领导是怎么做到还弄了一支欢迎队伍在门口迎接他的。
“郑先生您好,我是二化厂的厂长袁笑。”
刚一下车,那厂长便十分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
“老袁啊。”
“额……”
今年刚五十出头的袁厂长被将近七十的郑毅一声老袁,给说不会了。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老袁你好得很呐。”
郑毅在刚刚来的路上就想明白了,他在福州做的事,在别人眼里注定是没有逻辑的,也必然理解不了,他也没法解释,却也不用解释。
那既然如此,那他就索性由着性子来呗。
他都快七十岁了,又有这么大量的财富和权力,当然就要随心所欲了,做个老顽童也挺好。
这老厂长人也还挺好的,没有发生过欺负他们家之类的狗血事,他也用不着找人家出气报仇。
福州的国企工厂,和老东北那边相比简直是太幸运了,改革的阵痛期并不长,他爸是技术员,相对还是改革中受益的一方,整个八十年代,他爸动不动就会涨工资,家庭收入逐渐和普通工人拉开了差距,福利住房,医疗,也都得到了保障,再后来赶上拆迁他们家还发了一笔小财。
对这位老厂长自然也是比较尊敬的,他们彼此相处得也挺好的。
稍稍握手之后,郑毅很快就看到了欢迎人群中的郑建斌,也就是自己的父亲。
省市领导应该是在百货大楼提到了郑建斌,所以特意给人叫出来了。
郑建斌见状也主动上前,颇有些拘谨地鞠躬道:“郑先生,您好。”
老袁则是在一旁介绍:“小郑啊,虽然年轻,但却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巴拉巴拉,巴巴拉拉。”
郑毅却是已经没有刚才在百货大楼时那么激动,突然转过身对李吉隆道:“你看他长得,像不像我年轻的时候?”
李吉隆认真看了一下,点头道:“还真是,真挺像的,说真的姑父,要说这是您私生子我都信。”
“哈”
郑毅闻言踢了李吉隆一脚:“什么私生子,尽是胡说八道。”
说罢问郑建斌道:“你爸爸叫郑龙,你爷爷叫郑黄二,对不对?”
郑建斌点头,他现在整个人都是懵的。
“那就错不了了,这是我侄子。”
说罢,郑毅让郑建斌挽住了自己的手,就往厂里面走。
“我,您侄子?这……郑先生,会不会搞错了啊,我们家祖上,是漳州的啊。”
“那就更对了,我祖上就是漳州的。”
这是真正的天上掉馅饼了,福州人没有不知道郑先生是谁的,据说是富可敌国,全中国的人加起来都没有人家有钱。
“郑先生,我来给您介绍,我们厂呢……额……咱这是去哪?”
“去你家坐坐。”
说着,郑毅带着郑建斌大步流星,一点都没有犹豫的就朝后面的家属院走去,弄得众人都有些发蒙,袁厂长更是忍不住问李吉隆道:“领导,这郑先生……以前莫不是来过咱们厂,怎么感觉他好像,很熟悉呢啊。”
李吉隆当然也是一头雾水,只得道:“跟着就是,哪那么多的废话,我姑父这人,素来神秘。”
郑毅对郑建斌介绍二化的话一点兴趣都没有,而是问道:“你结婚了么,你老婆是谁啊,干啥的,叫什么名?”
“我老婆……叫朱晓飞,是,在省委机关工作。”
“哦~,朱阿姨啊。”
“啊?”
“没事儿。”
郑毅好像有点知道为啥自家老爹没和自家老妈在一起了。
他曾经听人调侃过,朱阿姨年轻时是他们那的大院一枝,整个家属院里所有的男生都喜欢朱阿姨,估摸着,也包括老爸,只是人家长得漂亮工作又好,所以看不上老爸。
这个时空,因为自己的缘故,早在五十年代时就偷偷援助过国内一些化工技术,尤其是石化后处理技术,这其中的受益企业自然就包括了福州二化。
老爹还是那个老爹,工作还是那个工作,但这个工作本身比历史上更牛气了一些,工厂效益更好了一些,要知道在六七十年年代,效益好的工厂,是不比在机关单位上班来得差的。
历史上配不上,这个时空里这不就配上了么。
那自然就没有自己老妈的事儿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老爸老妈的结合,可能确实是因为在当时的那个条件下,俩人都找不到更好的而已。
【妈的,弄了半天还是我把我自己给整没的。】
就这么挎着老郑的胳膊回了家。
一众跟班的随从却是有点傻了,眼看着俩人上楼,他们呼呼啦啦的这么一大帮子人也不方便上去,到最后还是只有小彤和李吉隆两个跟上,其他人包括一众的省市领导都只能在外边守着。
“郑先生您……您似乎对这儿很熟?”
“熟,熟,太熟了,你家是四楼么。”
“对啊,4,401”
“上楼上楼。”
“那您的身体……”
“上个四楼还是不费劲的。”
家还是那个家,一共就五十几平,装潢也是破破烂烂的,但却也是地道的两室一厅,跟自己记忆中的家差不多,就是原本属于自己的房间成了别人的,里面绿绿的贴满了彩色的贴纸,还有些芭比娃娃之类的小玩具。
“你女儿房间?”
“对,这是我女儿房间。”
“你女儿多大了?”
“今年九岁,在家属小学上学。”
“家里……还挺好的?朱……你老婆跟你相处得好么?”
“好啊,挺好的,挺好的。”
“哎~,你说你怎么娶个这么漂亮的老婆啊,人穷妻美,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你说人家还是机关的,你啊,就是太年轻,平日里你们俩吵架,肯定是她比你强势,天天的训你。”
郑建斌:“…………”
郑毅也不管老爹脸上的古怪反应,却是干脆在家里四处翻找了起来,在缝纫机里找出了一盒铁盒的进口饼干,和一个铁罐的“炼乳”,用饼干蘸炼乳,毫不客气的就吃了起来。
“你是我侄子,我肯定是要照顾你的,你是想跟我回槟城,还是留在福州?你要是跟我回槟城的话,我给你安排生意做,到时候送你们家孩子去我们家自己孩子上的私人小学。”
“你要是想留在福州的话,我弄一笔钱搞个合资的化工厂,让你当厂长。”
“这……大伯啊。”
“啊?”
“您,您不是我大伯么。”
“哦对,我是你大伯。”
“额……您今天来得也太突然了。”郑建斌苦笑:“我从来都不知道我们家居然还有海外背景,这背景居然……还这么大。”
说话间,却见门外响起了钥匙的声音,却是那朱阿姨拿了钥匙开门回来了,一进来就特热情地跟郑毅问好。
郑建斌:“你怎么回来了?这个时候你不应该正在上班么?”
“省里听说郑先生来咱们家做客了,立刻就派我回来了,还给了我个任务,还跟我说,要把我调到招商厅去呢。”
显然,这是带着招商引资的任务回来的,这那个人也确实是大气,在郑毅的面前至少也能做到不拘束。
郑毅和这女人就没什么可聊的,甚至感觉还怪怪的,有一种都是这女人害得自己父母离婚的错配感。
虽然他也觉得荒谬。
郑建斌看了自家老婆一眼,俩人只是一个眼神交流便互相明白了彼此的心意,道:“大伯,如果可以的话,要不您帮助我们二厂,进行一个升级改造?我现在都这个岁数了,生活也不错,您让我现在背井离乡的出国,只怕我们一家人也很难适应,我听说您是能够帮助祖国脱贫,实现四化的人,您看……”
“嗯,知道了。”郑毅点头道。
郑毅又拿出一根雪茄给他抽了,道:“你现在还是在一线呢吧?”
“是,我是一线的技术工程师”
“二化厂的安全措施弄得一点都不好,老有氨气泄露,搞得工人氨中毒,这破厂子,一点都不注重安全,也不注重你们这些一线工人的健康安全。”
“这……也是没有办法,设备老化,也没有条件换新的啊,郑先生您要不……”
“我大姑还好么?”
“啊?您大姑?”
“哦,你姐,郑美玲。”
“我姐……她,挺好的啊,在第二中学当老师呢。”
“挺好个屁,她那个婆婆,哎~,也真的是有病,你一个当弟弟的都不关心一下她,还有你弟,转业了你也不好好帮他找个对象,找的那是个什么玩意啊,可别让他们俩结婚,结完打一辈子仗允许离婚的时候就离了,可怜那孩子做单亲家庭,多可怜,哎~,对了你妈呢?怎么不给叫过来咱们一块唠唠嗑?”
郑建斌:“…………”
话题唠到这儿,郑毅就已经彻底放飞自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李吉隆和郑小彤更是都已经麻了。
就见这郑毅,对这郑建斌家的家庭情况居然如数家珍,对他兄弟姐妹,侄子侄女的情况居然都是门清,似乎是很熟的样子。
然而怎么看,这俩人也都应该是第一天见面才对啊。
就这般,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全都是家长里短,而且基本都是郑毅滔滔不绝地说着,郑建斌傻子一样的听着,时不时的点一下头,或是应和两声。
直把他惊诧得跟鬼一样。
一直都说到了最后了,郑毅瞅了一眼家里的表,已经都十一点多了,这才不咸不淡地道:“投资的事儿你不用担心,你知道我的老本行就是石油化工,这也算是家传渊源吧,随了你了。”
郑建斌:“…………”
“回头把二化这边的设备都换一下,也升级一下,我先给你三十亿美金做个一期,在此地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综合大化工工厂,原料和订单都不用担心,我知道国家正是急缺外汇的时候,销路上我给你搞,所有产品一律出口便是。”
“就这么定了,就一个条件,你做厂长,其他任何人不可以干涉你,你自己看着搞,搞砸了我再给你补钱。”
“走吧,咱们饭店说去,他们说省里给我安排了佛跳墙宴,老实说我还挺期待的,咱也尝一口这传说中最正宗的,跟我平时吃的到底有啥区别,接上孩子,把你母亲,还有家里的那些亲戚都给我一块叫上。”
转身又对李吉隆道:“将李玉萍,还有她们家的那些亲戚,也都叫上,我说,你记,我告诉你还要叫谁。”
李吉隆:“好。”
解释不了索性就不解释了,而李吉隆这头也是想不明白就不想了。
到最后,一股脑的郑毅将自家关系好的亲戚全都给叫上带到了名单上。
所有人都是麻的,要知道他姥姥,奶奶,姥爷,都还或者呢,他却愣是跟两家攀关系,倒是把这三位老人给整得不会了。
市里头已经开始启动对李家和郑家的祖宗十八代的调查了,只是调查的结果却实在是让人一头雾水,毕竟这人都还活着呢,能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也实在是不大。
郑毅却不管那么多,他回到福州之后越来越不管不顾了,宴席上,面对着一大票的亲戚也不见外,高兴之下还十分罕见的要了白酒来喝。
给老妈钱让她搞连锁超市,给老爸钱让他搞化工厂,对现在的他来说反正也是要在国内投资,投什么其实也没多大的差别,钱对他来说就是数字罢了。
老姨说她想开个饭店,郑毅就在厦门深圳福州广州这四个地方各盖了两家五星级的大酒店给她开着玩,
大姨夫提到了现在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郑毅就给他钱让他办钢铁厂。
给老舅开了个水产养殖中心,直接包下来一片海。给大伯开了个纺织厂,服装厂,做了他自己的服装品牌,三叔要搞建筑公司,就把这些订单都交给他做,顺便给自己在福州盖个别墅区,政策上虽说是不允许,但也不是不能特事特办。
至于老叔,二姑,大姑三家则是提出想去槟城和美国看看,郑毅也都是一一满足,更是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虽然所有人都不明白郑毅这是抽了什么疯,会对这两家人这么好,但郑毅自己却是很高兴,也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至于深圳那边的什么电子厂,纺织厂,这种三来一补的生意,他本人也没什么兴趣,只是将两个异父异母的亲妹妹放在自己大腿上借着酒劲在吃吃喝喝。
李吉隆:“姑父,你要不还是少喝点吧,这……您都已经喝了一瓶了。”
“嗯?已经喝了一瓶了么?没事儿,不用管我,很多年没有这么开心了,高兴么,你姑父我现在的这个岁数,也不知道还能有几年活头,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得到我想看到的那一天,哎~”
说着,郑毅一把搂住李玉萍和郑建斌:“我也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我立个遗嘱吧,我死之后,我的那些财产,也留给你们一份,大概……嗯……你们俩一份分我10%,一共20%,行不行,嗯,就这么定了,其他人反对无效。”
众人:“…………”
却是只当他今天说的话是醉话,都没人敢接。
拿到郑毅的10%遗产,那是立刻就能成为全世界最顶尖富豪之一的,国家的外汇储备恐怕是也远远不如。
因为过于离谱,以至于郑毅很认真的说,都没有人敢信。
郑毅却是突然叹息一声,喋喋不休地转过身对李吉隆道:“说真的,要是按部就班的走,我要想看到我希望看到的那一天,至少还有三十年,甚至可能要四十年,老实说我恐怕是很难再有个三四十年可活了。”
“人到七十古来稀,虽说是我现在身体还好,没什么正经毛病,但寿数着东西从来都是最说不准的,随时都可能走,我也是希望,有些东西能够尽量的快一点。”
“我知道,国家有难处,有些政策还需要一点一点的试探,还需要逐渐尝试,但你们应该知道,我这个人,不自谦的说,应该也还算是一个政治家吧?”
“姑父您是有什么建议么,您说。”
“谈不上建议,就是着急一些,我记得政策上,将外资和侨资不也是区分的么,我听说,是拿侨资,当做一种特殊的内资,有这样的说法吧。”
“姑父您说得是,确实是有这样的说法。”
郑毅深处三根手指:“三千亿美金,我跟你保证,一年之内,南盟会专门成立一项针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基金,专门做‘ppp’项目,这是我们十年前在东南亚那边运作的一种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用这些钱在国内进行投资基础建设,算作贷款来建设项目,用项目本身的收益来偿还贷款,但前提条件是资金本身不可以被挪用,而且必须使用南盟的相关技术和相关设备。”
“另外,国内的国有企业,凡是愿意进行设备升级改造的,都可以从南盟进行贷款,但是必须购买南盟的制定设备,购买南盟的技术专利,用利润来还贷款就行了。”
李吉隆:“那如果贷款还不上呢?”
“贷款如果还不上,就要用项目和工厂本身的股份来抵,什么时候抵到控股线,我们南盟就会派人接管工厂和公共项目的管理权。”
“对于祖国的改革开放,我郑毅是百分之一百支持的,只是,实在是有些着急而已,不就是引进外资么,其实也不用再去找别人,找我一个也就够了,你们啊,直接把招商办公室设在槟城,有什么大项目直接跟我谈就是了。”
“我对祖国,可以保证的是我的弹药几乎可以无限供应,就看你们能放开到什么程度了。”
“我啊,在海外漂泊了一辈子,成就也有了一些,生命所剩无多,剩下的这点日子,也就这点心愿了,为国家的改革开放,插上一双翅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