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第276章 ——这么说感觉自己好像邪恶反派。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76章 ——这么说感觉自己好像邪恶反派。

    从凌烟阁里出来,众多士子皆有留恋不舍之意。
    今日遇上雁来,被她带着进入凌烟阁,就像是机缘巧合,进了一趟仙境似的,所见、所闻、所感皆是平生未有之事。
    这些士子们一面被激发出了胸中豪情,想着只要今科能够高中,以后便是雁来的臣子,今日这样的经历自然不会少了。但另一方面,又不免自惭形秽,生怕自己考不上,辜负了这一场仙缘。
    雁来见这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望着自己,也有些不忍,想了想,转头对张云敏道,“我记得之前好像是听说过,有天兵在上林苑搭建暖房,移栽了许多花木,四季都有鲜花盛放?”
    其实是在论坛上看到有人晒的。
    张云敏先找人问了一下,才点头道,“是。”
    雁来就说,“你问问有没有开放的桂花,若有,就带她们过去,一人挑一枝吧,算是讨个口彩。”
    蟾宫折桂,在大唐就已经有科举高中的寓意了。
    传说月亮上有一株仙桂,高达五百丈,桂树的果实成熟之后会偶然飘落人间,若是学子有幸捡到,就能科举高中。杭州天竺寺内的桂花树,据传就是僧人捡到月中桂子之后种成,而灵隐寺的桂树,则是从天竺寺移栽。
    因此江南士子,经常在中秋前后去寺中踏月寻桂。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山寺月中寻桂子”一句,记的就是这种风俗。
    皮日休更是直接写道:“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可见在这时人的眼中,科举高中这种事,就跟捡到月中桂子一样,是一种捉摸不透的机缘,惊喜之中又倍感意外。
    所以张云敏问到确实有桂花,过去告知此事时,众人都很惊喜,又主动过来向雁来道谢。
    “好好考。”雁来勉力了一句,笑道,“今年的覆试由我亲自负责,到时候应该会增加一轮殿试,希望能在含元殿看到你们。”
    含元殿是外朝大殿,只有举办各种重要的大典时才会开启,让考生在含元殿覆试,显然又是特别的殊荣。
    众人兴奋得热血上涌,皆震声应诺。
    雁来又点了贾岛和卢仝的名字,“听说你们要争状元?”
    两人的脸“唰”的一下红了。
    虽然早就猜到天兵那样宣扬,消息多半已经传到她的耳朵里,但真听她说出来,还是感觉十分羞耻。
    雁来确实是早就在关注这事了,而且她跟玩家一样看热闹不嫌事大,特意把人点出来,也是为了给这热闹加码,这会儿便悠然笑道,“你们都这么有志气,我也不可小气了。这样吧,谁能考上这一科的状元,我就替ta在凌烟阁中预留一个位置。”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须知状元年年都有,却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成为足够陪祀凌烟阁的一代名臣。
    到底是考状元更难,还是做名臣更难,这个不好说,但是能让雁来开口预留一个位置,本身就已经是一份难得的殊荣了。
    立刻就有人高声问道,“殿下,我们若是中了也有吗?”
    还是一道女声。
    雁来笑道,“自然都有。”
    其他人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
    是啊,谁说状元就一定是那两人之一了?
    他们确实是名声在外的才子,诗文都在杂志上登载过,大家看了都很服气,但科举的事还真说不定。往前数一数,大才子大诗人而能状元及第者,不过一个王摩诘而已。
    有天兵做靠山的李贺才是第二个。
    虽然这其中有大唐科举风气不正,状元往往都取高官名士亲眷的缘故,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应试诗是命题作文,跟有感而发的作品不是一回事,有才华也未必能写得好。
    像是杜甫的应制诗、奉和诗就都非常一般,就算是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已经可称是应制诗中的妙品,但跟他的代表作相比,也还是少了几分气韵。
    何况大唐的科举虽然重诗赋,可是贴经、墨义和策论也都是要考的,去年由雁来主持的制科更是颇为看重策论。
    所以他们未必没有机会。
    都说“文无第一”,没有一点自负才气的毛病,也不能成为第一流的文人。这些士子能被解送入京,就已经超越了九成九的同龄人,他们自幼也是在追捧之中长大,谁会承认自己就是比别人差呢?
    何况还是当着雁来的面。
    一时间,众人摩拳擦掌、磨刀霍霍,看贾岛和卢仝的眼神都有些不对劲了。
    卢仝本来就是个狂生,又正处在中二的年纪,这种“对抗全世界”的剧情,简直是正好挠在了他的痒处,当即昂首挺胸,迎向每一道看过来的视线。
    贾岛却是低眉敛目,默默站在后面,并不与人对视。
    乍一看似乎有些怯场,细看才会发现,他就像是一块石头、一株草木,一切风起云涌似乎都能影响到他,可是风过雨过,他仍是他。
    社恐归社恐,像是贾岛这样一个贫寒到不得不靠出家混口饭吃的人,却能始终如饥似渴地追逐知识,从未放弃学习,之后又毅然决然还俗读书,参加科举,他的心性和毅力都非常人可比。
    卢仝和其他同僚尚且会被贾岛卷得心生焦虑,贾岛的眼中却从来都只有自己的目标。
    不过在赶考的士子之中,也有不少看起来出类拔萃的。
    李吉甫看着年轻人们的眉眼官司,不由笑道,“龙争虎斗啊,今年恐怕又是一届龙虎榜。”
    “不好吗?”雁来反问。
    龙虎榜,顾名思义,自然是指榜中卧虎藏龙、英杰辈出。
    譬如贞元八年那一榜,录取的举子几乎都是因为没有背景而多次落第的,如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等,后来不是一时文豪,就是当朝宰相。
    历史上最著名的龙虎榜,首推宋仁宗嘉佑二年,考生中出了九位宰相,三个唐宋八大家,另外还有蔡元道、蔡乘禧父子两进士,章衡、章惇叔侄两进士,曾巩、曾牟、曾布、曾惇一门四进士,以及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程颐程颢三对兄弟进士,号称“千年科举第一榜”。
    排名第二的则是嘉靖二十六年,出了“明摄宗”张居正的那一榜,他的同年有王世贞、杨继盛、李春芳、汪道昆、殷正茂等人。
    而这样的人才济济,又跟当时政治清明、取士公允的风气分不开。
    贞元九年主持贡举的是名臣陆贽,嘉佑二年的科举考官是欧阳修,而嘉靖二十六年的内阁首辅是夏言,第二年他便被严嵩构陷而死,老道士彻底沉迷修仙,大明朝从此进入了二十年的混沌期。
    所以雁来一登基,科举考试就人才辈出,当然是好事。
    李吉甫笑着拱手道,“臣先预祝殿下得此良材美质,到时候人人得用,我等也该倒退一射之地,给新人让路了。”
    噫,好酸。
    雁来盯着李吉甫看了好一会儿,他之前是这样的人设吗?
    李吉甫坦然自若。
    雁来高深莫测地摇摇头,转身就走。
    李吉甫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意思?”
    李夷简一脸平静,“安邑公都猜不出,我等愚钝,哪里能猜到?”
    ……
    雁来没有乘车,走回延英殿的路上,她才慢慢想明白了李吉甫的用意。
    早先,科举之事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因此京中权贵,只需递个条子,写上自己看重的举子名称、以及想求的名次,便能影响科举结果。开元年间,李昂为考功员外郎,对这样的风气深恶痛绝,欲革其弊,便召集应考贡士,表示若有求人请托者,不管文章好坏都要黜落。
    结果他舅舅举荐了一个叫李权的,李昂大怒,当着所有贡士的面数落李权,又大肆批判李权的文章,李权大恨,于是找出李昂诗中“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之句,说他是想做许由,要求皇帝让位给自己。
    后来李权虽被贬斥为小吏,但也引来许多议论,李昂不敢再强硬,但有所情,莫不允从,又被人弹劾,科举就转由礼部主持。
    不过近些年来的惯例,皇帝还是会临时指定一位官员知贡举。
    贡举既是国之大典,也是文教盛事,被指定者自然都以此为荣,而且因为有简拔人才之恩,天下士人也目之为座主,自然声誉日隆。
    到武宗年间,李德裕为相,上奏称,科举本是为了选拔人才,本来是国家大典,现在却都觉得被座主赏识是恩惠,“遂成胶固,时风寝坏,树党背公,靡不由此”,请求禁止进士及第之后聚集参谒、广为宴会之事。
    这番话可谓高见,结果政敌说他是因为自己并非进士出身,便要排挤他人——属实是一个人孤立一群人了。
    待武宗去世,宣宗即位,李德裕获罪,一切悉复旧态。
    只能说,老李家的人还是太全面、太超前了。
    雁来刚才说要设殿试,自己亲自覆核科举结果,其实只是一时心血来潮,也是因为殿试在她的印象里已经是科举的固定环节,倒是没有多想。
    这会儿静下来才意识到,殿试之所以能从宋一直沿用到清,不就是因为“天子门生”这四个字吗?
    但现在是大唐,此时风气如此,而且元和朝还没有开始党争,她不跟任何人商量就直接做了这个决定,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在抢朝臣的饭碗来着……
    李吉甫酸得这么明显,就是提醒她要不忘记旧人。
    想想看,你领导突然把你的工作做了,你觉得他是体谅你辛苦,还是觉得他要裁了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