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伏杀
第203章 伏杀严毅遣重兵屯驻怀安的消息在丹南六县引起了轩然大波。
丹南,这片仅有六座城池的区域,却盘踞着近二十股势力。数年来,这些势力游离于江东之外,自成一方天地,相互提防,争斗不休。此时陡然遭受强敌窥视,顿时个个化身惊弓之鸟,乱作一团。
而控制丹西区域的祖郎,近日也是心神不宁,脾气异常暴躁。
原本他雄踞丹西,与严白虎并称江东两大豪帅,颇有些后世小说中‘北乔峰、南慕容’的味道,名气和地盘都不缺,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谁料旬月之间,风云突变,身边一下子冒出了严毅与孙策两大强邻。其中任何一人,都是他不敢招惹的对象。
尤其是孙策,更是早已与他结下死仇。
年初,孙策前往丹阳募兵时,祖郎曾率军偷袭,并险些杀死孙策。如此深仇大恨,孙策岂能不报?
祖郎忧心忡忡,辗转难眠,常在梦中遇见孙策提刀追着他狂砍。焦虑之下,想到自己与严白虎同是贼寇出身,好歹有几分香火情,终在谋士建议之下,派出使者,欲与严毅结盟,试图先消除一路威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术从陈国调回的两万精锐,在大将张勋、雷薄、陈兰的率领下离开寿春,杀气腾腾地直扑丹阳。
这个搅动风云的消息先是传到邻郡下邳,引来下邳军政两界的一阵窃喜。
死道友不死贫道,还是让袁术这厮去祸害扬州吧。
“大哥,天大的好消息,袁术派军去丹阳了!”
徐县官寺后院,奉命巡视下邳的刘备正在舞剑,忽听一声黑熊裂石般的大喊从院墙外传来,震得他耳朵嗡嗡作响。
刘备手腕一翻,剑锋在空中划出一道银弧,铮然归鞘。
他吐出一口浊气,将剑抛给一旁的亲随,一双眼睛神光内敛,向院门望去。
院门前的鹅卵石道上,忽然刮起一阵身躯走动带来的轻风,道路两旁的草随之簌簌微颤。
两个大汉大笑着并肩走来。
走在路左的大汉,身长八尺有余,膀阔腰圆,立如铁塔,动若奔雷。一张黑脸似锅底生铁,虬髯戟张如钢针倒竖,行走之间,一股煞气迫人眉睫。
右侧那名大汉,身长九尺,巍峨如山岳将倾,一袭青袍裹着威武不凡的身躯,自有一股儒将风骨。面若重枣,长髯垂胸,一双凤眼中似冷月藏锋,不怒自威。
“二弟、三弟!”刘备笑着迎上去,走到两人身前时,微微板起脸,朝那黑脸大汉微斥道:“三弟,和你说过多少次了,遇事要沉得住气,莫要大呼小叫。”
张飞一脸不以为意,笑容不减:“弟知道了。”
三人走到一僻静处,关羽手捋长须,眸中精芒闪动,再劝刘备:“陶州牧两次欲以徐州托付于兄,兄坚持不受,如今曹兵已退,袁军又去了丹阳,外患尽除。下次陶州牧再以徐州相让时,兄长断不可再推辞了。”
张飞迫不及待地接口道:“二哥所言甚是,徐州摆在眼前,岂有推辞的道理?陶谦那老儿三番五次相让,百姓又跪着求大哥接印,大哥若再不要,岂不是寒了众人的心!”
刘备抬头向四周警惕地张望,口中连连道:“慎言!慎言!”
张飞见他这副小心翼翼的摸样,急得浑身直冒汗,叫嚷道:“俺是个粗人,不懂那些弯弯绕!但俺知道,大哥有仁德,二哥有忠义,俺老张有这把子力气,咱们兄弟三个,难道还镇不住区区一个徐州?”
刘备心中早已千肯万肯,他主动请缨,率军前来徐县巡视,正是为了就近观察袁军动静。诚如关羽所言,曹兵北归,袁军南下,徐州外患尽除,内部又有糜、陈等族支持他,谋取徐州已无任何风险,堪称天赐良机。
是时候谋取徐州了,天上凭空掉下来的一州之地,傻子才不要!
刘备望着关张二人殷切的眼神,抑制多日的心湖掀起万丈波涛,内心深处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
他已经三十三岁了,不想再等下去,也不想再过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日子,他要一步一步走到最高!
“陶公病卧床榻,我怎能在这个时候图谋他的基业?”刘备努力控制略有些急促的呼吸,脸上挂起一丝忧愁,似是对陶谦的病情担忧不已:“二位贤弟即刻整束兵马,随我前往州府,探望陶公病情。”
张飞满脸的急不可耐,正欲再劝,忽被身旁的关羽拉住胳膊。他转头望去,只见关羽面带一丝笑意,正朝他微微摇头。
张飞渐渐反应过来,兴奋道:“大哥稍等,俺这就去召集部曲!”
两日后,袁术出兵的消息已传遍丹阳。
前往广德恭贺严毅大捷的各路使者,纷纷半道而回,来也飙驰,去也飙驰,转瞬难觅其踪。
已经到了广德的,立刻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辞行,拍拍屁股便走。
祖郎原本是打算与严毅结盟的,这时也在庆幸使团还未走远,匆匆派人号回。
每个人都清楚,袁术这次是动真格了,那两万曾与袁绍、刘表、曹操等势力作战的精锐,可不是桥蕤、乐就率领的城守军能比的,再加上孙策率领的一万四千大军,严毅焉能抵挡?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还是躲远一点比较好。
风声鹤唳般的广德城,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深夜子时,万籁俱寂,严毅却仍未睡,披着一件衣袍,在案前落笔疾书。
摇曳的烛火映照在他微锁眉头的脸庞上,忽明忽暗。
“景升公钧鉴:淮南袁术,狼子野心,今复胁孙策为爪牙,举兵犯境。毅虽据丹阳弹丸之地,亦知社稷大义,愿为汉室守此藩篱。”
“然术众如蚁,策锋似刃,孤城粮尽,矢石将绝。闻明公坐镇荆襄,带甲十万,若肯遣一旅之师出夏口,佯攻寿春,则术必回军自保,丹阳之围可解。”
严毅缓缓收笔,将写好的简牍放到一边,又取来一卷空白竹简,在案上摊开。
“本初公尊鉴:淮南袁公路,悖逆人伦。今胁孙策为前驱,倾巢来犯,丹阳孤城,危如累卵。毅虽不才,亦知尽忠守土,然势单力薄,恐难久持。”
“公四世三公,海内人望,若肯修书景升,劝其出兵夏口,则术必分兵回援.”
“景升素敬公威,若得公手书,必不敢违。况术若得丹阳,其势愈炽,亦非公所愿.”
严毅写完两封书信,待墨迹干涸,封上封泥,即命人火速送出。
这一次,为了劝说刘表出兵牵制袁术,他连远在冀州的袁绍都去了一封信,试图让袁绍对刘表的决策施加影响。
‘大哥’靠不靠谱,就看这一把了。
三家结盟以来,他从袁绍处获得的利益最少,远不及刘表的资助数目,这个‘大哥’有点水。
严毅暗暗吐槽了几句,吹熄烛火,辗转睡去。
次日清晨,天亮未久,他便下达了一道命令:组织广德的所有百姓,立刻迁往钱塘、仁城、运城等地,躲避战火。
同时颁布了一条律令:广德百姓的田亩、屋宅等私财,一律登记造册,纳入公库,在仁城等地以相同的田亩数赠于广德百姓。日后若是广德百姓欲返回广德居住,可用仁城等地的田亩置换广德田亩。
此举对严毅与广德百姓来说,都是有利的一件事。严毅可以得到数千户人丁,用以开发仁城、运城的荒地,广德百姓迁往吴郡后,也有地可耕,不至于破产。
律令一下,在严毅与周昕二人名声的感召下,在战火及身的惶恐下,绝大多数广德百姓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开始有组织地迁往吴郡。
不久之后,广德便只剩下驻守的万余士卒,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与此同时,孙、袁二军齐头并进,以横扫广德之势,日渐逼近。
袁军尚未抵达永平,孙策就已先行一步,率军出征,距离广德仅有四十余里。
倒不是孙策愿意当这个急先锋,而是袁术亲自下令,要求孙策即刻率军出征。
孙策暂时还不敢公然违抗袁术之令,与吕范、程普等人商议一番后,便即领兵直扑广德。
这厮轻身犯险的毛病又犯了,待全军扎下营寨后,便率领孙河、陈武、孙贲、徐琨等三十余骑,驰往前线观察地形。
只能说,孙伯符还是略有进步的,这次居然破天荒地带了三十余骑。
在他看来,有这三十精骑,天上地下,四海八荒,皆可去!
“伯符,这里很不错。两条官道,足以让各部快速脱离战场。后方那处山口,只要派两三曲士卒拦截,敌军短时间内就很难突破,绕路追击至少也要两刻钟。”
徐琨牵着马匹走上一座低矮的山丘,侧身面向孙策等人,伸手指向前方一处隐藏在山势中的盆地。
孙策对眼前这座易守难攻的小盆地也很满意。他此次出来,正是要寻找一处适合与严毅交战的地方。
这个地方,既要易守难攻,也要便于撤退和摆脱敌军追击。
如果张勋听到他们的对话,估计当场就要发飙:‘你们这些混账东西,君侯是让你们进攻广德,不是特么地让你们来防守的!’
但在即将到来的大战,孙策的确是将自己视为防守方来布置战术。
具体的作战思路是这样的:孙策会将各处关隘与要道的驻守交给张勋军,以削减张勋的主力数量。当战事开始时,孙军会在选定好的位置佯败后撤,逐步脱离战场,给严毅军集中力量突袭张勋军创造条件,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严、张二人自个去慢慢玩吧。
不得不说,这招的确很阴,如果操作好了,严张二人之间,大概率要倒下一个,另一个也会损兵惨重。到那时,就是他孙策闪亮登场的时候了。
但是孙策不知道,就在他为达成这一战略目标,亲自勘察地形时,一支由一百二十余名刺客组成的队伍,正在悄无声息地向他包围靠近
“孙策率领三十余骑,出现在螟蛉谷附近?”
严毅从殷离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微微一愣,孙策这小子,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这才过去二十多天,又跑出来浪了?
阴离重重点头,肯定了消息的真实性。想起严毅对孙策的八字评价:‘智勇双全、轻而无备’,心中不禁大为赞同。
岂止是轻而无备,简直和一个女人总喜欢脱光了衣服在男人面前晃悠没区别。
“徐盛!徐盛在哪里?”严毅扔掉手里还未看完的一卷简策,往屋门方向走了几步,大喊道:“马上给徐盛下令,让他率领所有骑军,立刻赶去螟蛉谷,把孙策首级给我带回来!”
“喏!”
门下督原随感受到了严毅话语中的急迫和兴奋,不敢有丝毫耽搁,拔腿就往外跑。
很快,上千骑便从广德北门疾驰而出,卷起漫天尘土,直奔螟蛉谷!
“子烈,快护送伯符离开!”
“谁若取下孙策首级,赏千金!”
怪石嶙峋的螟蛉谷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厮杀和喊叫声在岩壁间不断回荡。
数十具尸体从谷口一直延伸到谷内,浓稠的血泊中,散布着残破的肢体和折断的兵刃。
孙策遭遇了两波伏杀。
第一次伏杀发生在他查探地形的那个小山丘上,在这次伏杀中,跟随孙策的三十骑死了二十一人。
孙策仗着勇力,在数倍敌人的重重包围下,杀出一条血路,纵马冲向螟蛉谷。
螟蛉谷是返回营寨的最短路线,孙策等人在刺客追杀之下,一时未及多想,闷头就冲了进去。
这一冲进去,才发现上了鬼当。谷内竟还有一支七八十人的伏兵,而且地上还洒了铁蒺藜。
前有拦截,后有追兵。孙策等人被困在谷中,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孙策这个时候才知道,在敌人精心准备的伏击面前,在两百余武力不俗的亡命徒面前,一个人再牛逼,也得跪下!
“啊!”
一声短促而熟悉的惨叫传入耳中。
孙策挥刀斜劈,将身前一名刺客砍死,匆匆转头一瞥。
这一瞥,他浑身的血液瞬间凝固,一股前所未有的愤怒和伤痛充斥心间。
只见徐琨被十余名刺客围在中间,浑身浴血,伤痕累累,胸口靠近心脏位置,斜插着一把短剑,身躯将倒未倒之际,更多的兵刃劈砍在他身体的各个部位,直至头颅被人斩去。
徐琨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