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 第167章 500万哪里够?我给你3000万!(求月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67章 500万哪里够?我给你3000万!(求月

    第167章 500万哪里够?我给你3000万!(求月票)
    “栋哥,你说陈延森能看上咱们的商业计划书吗?”
    会议室内,裴毅看向康国栋,忍不住小声问道。
    他俩都是庐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
    无意间发现,由于翡翠湖大学城面积大、学生数量又多,许多人都有点外卖的习惯。
    可大家下单主要依靠名片和电话沟通,特别不方便。
    康国栋就想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大学城周边的餐厅、奶茶店、面包店信息整合到线上,做个类似“hao123”的美食导购网站。
    可同寝室来自沪城的裴毅说,沪城早就有大众点评这样的产品了,不如做个订单系统,招些学生兼职,帮商家把餐食送到学校,直接赚运费差价。
    两人一拍即合,筷跑就此诞生!
    但让裴毅没想到的是,他提出这个想法时,沪城交大的一名研究生,早在两年前就想到了类似的点子。
    只是饿了么当时体量小,既没风投关注,也无媒体报道,所以他俩根本不知道。
    年初,饿了么拿到金沙创投100万美币的天使投资,上了新闻后,康国栋和裴毅这才发现,原以为自己的商业模式很有创意,别人却已经做了两三年。
    不过那时,筷跑在大学城已小有名气,有2000多注册用户,日订单量在600-1000单之间波动,还有三十多名兼职大学生。
    靠运费差价和服务费,刨除服务器与兼职人员开支,每天能赚2000多元,两人的大学生活也因此过得很滋润。
    之前两人没想过把筷跑做大做强,了解饿了么的发展历程后,立刻有了扩大规模、让筷跑打入白领市场的想法。
    毕竟写字楼上班族点外卖的频率,至少是大学生的3到5倍。
    可购买设备、服务器,升级网站,招聘送餐员,都需要大量资金。
    他们手头那十几万,连打广告都不够,总不能再招几十名大学生,在庐州街头四处发传单吧?
    这效率太低了。
    “应该行,我研究过饿了么,订单量也就比咱们多一点,金沙创投愿意给它100万美币,我们找森联资本要个50万美币不算过分吧?”
    康国栋满怀信心地说。
    但康国栋忽略了一点,饿了么已有一年没拿到风投,同样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
    “笃笃笃——!”
    门外响起敲门声。
    “康先生,裴先生,我们老板到了。”高伟林推开门,笑着提醒。
    “啊,好的。”康国栋和裴毅赶忙起身,原本还算平静的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
    两人跟着高伟林出门,好奇地向外张望。
    一辆阿斯顿马丁rapide从园区大门缓缓驶来。
    裴毅满眼羡慕,他认得这款车,落地近400多万,自己心仪许久却买不起。
    除非卖掉家里两套房子,才勉强够。
    但他要是真这么干,他爸说不定得跟他断绝父子关系。
    陈延森下车,看到门口的高伟林和两个陌生青年。
    “老板,这两位是筷跑的创始人,康国栋和裴毅。”高伟林介绍道。
    “陈总!我是康国栋。”
    “陈总您好,我是裴毅”。两人急忙打招呼。
    “进去谈,商业计划书带了吗?”
    陈延森瞧出两人青涩,脸上还带着紧张局促的神情。
    “陈总,我们带了。”康国栋赶忙回答,刚要把商业计划书递给陈延森,却发现忘在会议室了。
    “进去说。”陈延森语气平淡。
    裴毅偷偷打量陈延森,自己比对方大五六岁,成就却天差地别。
    在徽安大学生群体里,陈延森的知名度绝对名列前茅。
    18岁创办狐狸淘,19岁卖给阿狸,一年狂赚100多亿,是实打实的商业天才兼百亿富翁。
    紧接着投身手机行业,橙子手机发布后,不到四个月,全网销量近700万台,一跃成为2011年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
    dst资本投资了13.5亿美币给橙子科技,估值高达90亿美币。
    裴毅觉得,陈延森的商业履历堪称开挂级别,比小米的雷逸军还叼。
    毕竟雷军在陈延森这个年纪,还窝在宿舍敲代码。
    四人走进会议室,陈延森先坐下,高伟林跟着在他右手边落座。
    康国栋和裴毅拉开椅子,坐在陈延森对面。
    “陈总,这是我们的商业计划书,请您过目。”康国栋小心地递上文件。
    陈延森应了一声,接过文件随手翻看,一秒一页,不到一分钟就翻到了最后一页。
    康国栋和裴毅对视一眼,觉得陈延森态度敷衍,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陈延森只是保持日常阅读习惯,甚至刻意放慢了速度。
    他看向高伟林,心想:“难怪老高把他们从庐州带来,这份商业计划书做得很规范,筷跑虽然规模小,但商业模式已经成型。”
    “想要多少钱?”
    这是陈延森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对两人的考验。
    康国栋本打算按原计划说50万美币,可瞥见裴毅拼命使眼色,立刻改口:“陈总,我想用筷跑10%的股权,换80万美币。”
    裴毅盯着陈延森,见他浅笑,嘴角微微上扬,心下猜测:这是同意了?
    “那就是500万多华元,你觉得筷跑能值5000万?沪城的饿了么,半年前的估值才3000万,业务量是你们的三倍以上。”
    陈延森不置可否,反问回去。
    50万美币对他来说,连买辆车都不够,这话也是对康国栋和裴毅的又一次考验。
    见投资人时,别畏畏缩缩不敢提要求,只要理由充分,都有商量的余地。
    连钱都不敢要,凭什么让人相信,可以把项目做起来?
    “陈总,我认为筷跑值5000万,饿了么业务量是比筷跑多,但它只是起步早,不代表能走得远。筷跑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自主研发了智能订单分配系统,能依据餐厅与收件人的距离、订单紧急程度等信息,做出最优匹配。”
    裴毅接过话茬,自信满满地说道。
    “高总,让行政拿台电脑过来。”
    陈延森向来行事干脆,冲高伟林吩咐道。
    “好,稍等。”高伟林起身出去,回来时,手里多了台笔记本电脑。
    “陈总,这是筷跑的订单撮合后台,能把商家订单和送餐员服务范围做匹配,提高送餐效率。”
    裴毅一边操作演示,一边解释。
    陈延森笑了,这功能太简单了,说白了,就是把庐州大学城划分成一个个方格,把方格内商户订单分给固定的送餐员。
    这算个屁的智能订单分配系统!
    勉强比饿了么的派单系统强出一线,但价值有限!
    陈延森看着裴毅,有点失望,暗自摇头:这小子真特么能吹。
    “陈总,只要资金到账,我们还能通过获取送餐员的gps数据,按实时位置匹配订单,还能整合百度和高德地图信息,给送餐员规划最佳路线。”
    裴毅见陈延森一脸不屑,赶忙解释。
    其实他有优化方案,只是苦于缺资金、缺人手搞研发罢了。
    “给你这500万,你打算怎么?”陈延森微微点头,继续问道。
    “先招人,主要招运营、技术和配送人员,最好是团购网站的离职人员,预算100万。”
    裴毅脱口而出,稍作停顿又说:“再拿150万资金,用在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上,打好基本功。”
    “150万用于拓展商家和补贴新客户,50万购置配送车辆和保温箱,剩下50万留作备用资金。”
    “你们俩谁能做主?我可以给3000万,但我要80%的股权。”
    陈延森听完,笑着问道。
    对他而言,500万和3000万之间并没什么区别。
    但投3000万,无疑是在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他看好外卖赛道。
    陈延森想借助自身的影响力,把外卖赛道往时代的浪潮前再推一把。
    刚见面时,高伟林介绍两人,康国栋在前、裴毅在后,陈延森便知道康国栋是大股东。
    可遇到不好回答的问题,都是裴毅出面应对。
    显然,这两个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一个擅长研发,另一个更懂市场。
    康国栋和裴毅面面相觑,陈延森的回答出乎他们意料。
    一是投资金额从500万涨到3000万,二是对方索要80%股权,这远远超出了两人的底线。
    只剩20%,那他俩不就跟打工的没啥两样了?
    “陈总,我们最多出让20%股权。”过了好一会儿,裴毅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没办法了。”陈延森笑笑,起身准备离开。
    以筷跑现在的规模,只需个几百万成本,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无非要在招聘和研发上浪费几个月时间而已。
    裴毅见陈延森态度坚决,顿时慌了,本来谈得好好的,突然就谈崩了,让他有些接受不了。
    “陈总,能给我们一天时间考虑吗?明天答复您。”康国栋一直没说话,见谈判要破裂,赶忙起身说道。
    “没问题,高总,替我好好招待康总和裴总。”
    陈延森笑着嘱咐,随后离开会议室,朝电梯间走去。
    高伟林带着康国栋、裴毅在橙子科技参观了一番。
    中午,又带他们去虚院东门的餐厅吃饭,之后回到科技园。
    康国栋和裴毅则回了酒店,两人眉头紧皱,不知如何是好。
    融资的事有了眉目,可陈延森要的股权太多。
    一旦接受森联资本的投资,他们就会失去公司控股权。
    “老裴,你咋想的?”康国栋坐在沙发上,问裴毅。
    “栋哥,你是大股东,我就占三成股份,这事听你的。”
    裴毅思索片刻后说道。
    “其实我本来想答应的,就是觉得陈延森要的股权太多,才故意拖一天。”
    康国栋慢悠悠地解释。
    “不是吧!栋哥,你就不想自己当老板?”裴毅愣住,有些无奈。
    “咱们现在看着还行,一年能赚几十万,分一分,再干两年在庐州也能买房。但你之前也说过,要是饿了么开始扩张,咱们没钱没人,多半得倒闭。既然这样,不如找个实力强的靠山。”
    康国栋说出心里话。
    “行,那明天一早,我们就去找高总。”裴毅见他主意已定,便不再劝。
    在他看来,跟着陈延森干,筷跑才能高速发展。
    万一筷跑在他手里,做成狐狸淘那样的百亿企业,他跟康国栋,岂不是都是亿万富翁了。
    第二天,两人找到高伟林,痛痛快快签了股权转让协议。
    高伟林很高兴,这是他掌管森联资本后完成的第二个投资项目。
    “下周,我安排两名财务进驻筷跑,你们赶紧把办公场地落实,公司架构也得搭建起来。”
    高伟林不放心,特意叮嘱道。
    说白了,筷跑当前还是个草台班子。
    既然拿了森联资本的钱,就得加快扩张速度,公司也得走向正规化,尤其财务一块。
    康国栋和裴毅点头表示明白,最后心满意足踏上返程。
    两天后,森联资本对外透露,投资了名为“筷跑”的外卖项目,金额达3000万,但具体的股权比例暂未公布。
    业内都知道陈延森名下有风投公司,此前除收购云速快递外,这是首次投资新平台,立刻引起风投行业关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