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来自威酷电子的压力
第446章 来自威酷电子的压力天宫号空间站工程顺利完成,三大核心舱组成了完成体,这一消息自然又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各种媒体以及网络上的讨论非常多。
除了讨论空间站本身外,更多的人则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南门航天上。
“人类航天业的发展,商业航天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南门航天模式是否值得推广?”
“众所周知,南门航天是世界首富徐申学旗下的商业航天公司,率先研发出来并应用了重复火箭发射模式,大幅度降低了火箭发射成本,其大推力的南天门六号重型火箭,更是当今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现役商业火箭,已经为各国提供了八次的商业发射,全部取得了成功!”
“同时南门航天还有自己的货运飞船‘青龙飞船’,并多次为空间站任务执行了货运任务,大幅度降低了华夏空间站的运营成本!”
“南门航天还有载人飞船‘黑龙飞船’,已经执行过三次载人航天,其中两次为实验飞行,一次成功和天宫号空间站对接,向天宫号飞船输送了两名南门航天旗下的宇航员!”
“利用五号以及六号火箭的成功应用,南门航天已经和智云集团旗下的智云卫星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发运营一座商业空间站‘半马人座号空间站’,预计为有需要的航天机构以及企业,个人提供太空实验、太空旅游观光等服务,根据非公开消息,南门航天旗下的半马人座号空间站计划,已经获得了多家企业以及航天机构的合作意向,潜在合作金额超过十亿美元。”
“商业空间站模式是否可行,能否走得通,这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是……”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南门航天和智云集团联合投资的智云卫星,利用南天门五号火箭的低成本发射,组建了规模庞大的智云互联网卫星系统,根据公开消息,目前智云互联网卫星系统已经拥有了两千多颗卫星,并且这一速度还在快速增加当中。”
“根据智云卫星有限公司在十一月份的新闻发布会消息,智云互联网卫星系统已经完成了系统的初步阶段,进一步完善技术,年底开始就会进入高频发射卫星阶段,并且有望在两年后完成组网,卫星数量的总数达到一万五千多颗,覆盖全球各地,并为全球用户提供卫星互联网连接服务!”
“南门航天毫无疑问是成功的,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成功模式能否复制?”
“有部分航天业内人士指出,南门航天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但是难度极大!”
“首先,它需要一个超级富豪不计成本的进行前提投入,重复火箭技术的难度极高,目前只有美国的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九号火箭,成功的复制了这一技术,但是从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商业发射报价来看,其发射成本依旧高出南门航天公司的发射成本很多。”
“但是也有欧洲方面有航天业内人士指出,南门航天的这种商业模式是不健康的,甚至是不道德的,因为这破坏了传统航天模式,使得传统的航天价值观得到了破坏,让探索星空的人类航天活动,成为充满铜臭味的商业活动,进而失去了理想!“
类似上述的这种报道很多,说什么样的都有,吹的,黑的不一而足。
此外也有不少没啥航天成就的国家的网民们,也在互联网上大放厥词,一会批判南门航天的商业航天模式,大量的火箭发射活动污染环境啊,大量的卫星会破坏地球上空的环境,产生大量太空垃圾等等。
一转身,又开始说自家的航天计划如何如何厉害,某某型号的火箭将会什么时候发射,火箭多厉害之类的。
尤其是印度那边的三哥们,在英语互联网里非常活跃,到处出没,而且都是负面言论居多,说完了还会来一句,南门航天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不用多久也能做到……
就和人工智能领域一样……在智云集团年初开源部分人工智能模型之前,大部分印度人在互联网上都是各种批评人工智能,说人工智能会导致失业,会引起世界大战等各种废话。
等智云集团开源了部分人工智能模型,尤其是生成式ai‘gtai’后,口风立马就变了,说什么我们印度的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国内已经开始部署人工智能模型云云……
等第二代gtai,也就是gtai2在十一月份开始发布后,印度人摇身一变,说自己已经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里的第一流梯队,他们印度的某科研机构或高科技企业,已经成功部署了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模型。
人工智能将会成为印度崛起的最大助力云云……
有时候上网看多了外网的这些言论,都想让徐申学给印度来个ai芯片禁运……尼玛,太不要脸了。
但是虽然心里不喜欢,但是生意始终是生意,芯片该买的还是会买的……印度人的钱不赚白不赚。
而且最近,智云集团正在利用ai芯片上的优势,和印度那边进行一些谈判,确保自家的智能终端业务不在印度那边受影响:你敢加我手机关税,我可就要禁售apo显卡了……
最近一年里,印度那边为了发展自身的手机产业,开始有声音说禁止智云手机为代表的华夏手机进口,想要迫使智云集团以及威酷电子等华夏手机企业,跑到他们印度去建厂。
这个声音并不是短时间里出现的,而是冒出来很久了,早些年智云集团和老美那边发生冲突,智云和水果打架之后各自退出了对方的基本盘市场。
那个时候开始,水果就开始尝试把产业链转移到越南以及印度等其他国家去,但是这一行动被徐申学阻拦了。
因为徐申学不准许华夏的智能终端供应链企业去海外建厂……你敢去,智云和威酷电子就会立马撤单,同时会利用行业影响力迫使大米、ov、华威等国内智能终端企业也撤单。
不仅仅如此撤单,还会要求供应链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比如设备供应商,材料供应商等禁止供应相关的设备以及材料。
直接拉黑名单!
不然的话,一大堆供应链企业被水果、四星等企业拉着到国外去建厂,然后利用海外部分国家的低廉人力成本以及关税优势又或者是地缘优势,挤兑智云以及威酷电子,乃至其他大量采购智云集团旗下核心零配件的华夏手机厂商。
这样华夏制造的手机就会在海外部分市场遇到巨大的阻力,比如部分国家的市场一样还有越南产以及印度产手机,立马就给华夏手机加关税了!
这将会带来巨量的损失。
而徐申学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竞争对手崛起,进而扼杀智云体系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供应链。
所以徐申学对任何敢于在海外建立供应链的企业,都会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压……我不管你什么理由,什么国内生产成本更高,水果或四星或其他海外客户的要求……总之就是不准去。
而且这种打压对象,也不仅仅是只局限于国内企业,甚至国外的供应链企业也在打压之列。
而智能终端领域里,绝大部分供应链企业都扛不住徐申学的打压!
徐申学要确保,全球的所有智能终端,不管是手机还是笔记本,还是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等。
他不管这产品是国外品牌,还是国产品牌……都必须在华夏里制造。
把‘华夏制造’给我死死的印在产品标签上!
哪怕是‘阳澄湖大闸蟹’模式,也就是先在国内制造大半,然后去国外组装换皮的这种模式都不行……因为这样依旧会引起部分产业链的转移,一旦开了头,那么可就不好搞了。
再说,徐申学的几个竞争对手,老美乃至其他地区里的一些财团们,打的主意就是逐步转移产业链,先是转移组装厂,然后是转移普通零配件工厂,再过来是核心零配件工厂,最后整个产业链彻底转移,进而实现去智云化……
嗯,他们也不想被徐申学天天卡脖子威胁啊,尼玛,用个手机还要看徐申学的脸色……
对他们而言,徐申学也是是属于很恶心的!
而徐申学则是针锋相对:禁止一切智能终端领域里的产业转移,他要让全球所有的国家,在智能终端领域里都别无他选……只能选择华夏制造!
有本事,你别用智能手机啊!
——————
在徐申学的强势打压之下,水果和四星的越南以及印度建厂计划几乎停滞,好几年了也没什么进展……没有供应链企业敢跟着他们过去啊!
时至今日,华夏制造的智能手机产能,依旧占据全球总产能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绝对意义上的垄断。
这也迫使了印度这种国家想要加华夏制造的手机的关税,困难重重!
因为就连水果以及四星的手机,除了芯片等少数核心零配件外,其他的零配件基本也是在华夏制造,成品也是华夏组装生产的,属于国外品牌华夏制造。
而且还更贵……
因为有着徐申学的存在,在智能终端领域里,华夏供应链是非常强势的,甚至比智能电动车领域还要更强势!
智能电动车领域里,虽然华夏供应链也不错,但是很多核心零配件其实还是国外厂商的,哪怕是海蓝汽车里的大量核心零配件,尤其是底盘里的不少零配件,其实也大多采用国际厂商的零配件。
只不过海蓝汽车会要求这些海外供应商到华夏设厂,降低成本而已。
智能电动车领域里,华夏供应链的优势在于动力电池……但是动力电池部分只是成本以及性能优势,实际上lg等国外厂商也有动力电池,只是性能以及技术不如海蓝汽车以及宁代而已,尤其是今年海蓝汽车搞出来了半固态电池后,技术差距就拉的更大了。
此外其他的优势则是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包括硬件的终端算力芯片,如eyeq平台,px平台,这些都是智云集团的独家产品;此外则是软件部分也有优势,不说海蓝汽车了,就算是国内其他电动车厂商的自研辅助驾驶技术也挺不错的,再加上车机互动等软性功能上也做的非常好。
最后则是巨大的成本优势!
这个成本优势,甚至包括了海蓝汽车旗下的海蓝slmc以及海蓝mev这两款国内售价三十多万的车型。
考虑其续航能力,尤其是半固态电池,再加上其他硬件配置的话……海外车企如果要制造这种车辆,别说售价三十多万了,成本都不止三十万。
这说的还是海蓝汽车呢,一直以来都是以高价而著称,这是高端汽车品牌。
而国内的其他一些电动车厂商,性价比做的更加极端,如比亚迪推出来的十多万的一些纯电以及插混车型了,整体性能也非常不错的,性价比算得上是非常好了,在中低端市场里卖的也很火爆。
别说国外的那些汽车厂商了,就算是同样很卷的国内其他汽车厂商,都卷不过比亚迪的性价比啊!
国外汽车厂商如果搞出来什么纯电以及插混车型,同样配置下卖和比亚迪一个价,得亏死他们……
所以当下的智能电动车领域,华夏这边的主要优势是动力电池、智能辅助驾驶、性价比高这三大块……然后还有独属于海蓝汽车的高科技感。
海蓝汽车,和其他车型就不一样……别人玩的是汽车,海蓝汽车玩的是黑科技。
所以海蓝汽车的各种车型的造型,看起来都非常科幻,具有未来感的。
同时内饰方面也是各种科幻感十足,各种不值钱的小功能,小配置能够上的都给安排上去。
这也引领了国内智能电动车行业的设计理念……所以现在很多国内新势力电动车企业,包括传统汽车厂商转型的电动车品牌,其设计研发的新车型,甭管内部结构如何,性能如何,但是外观以及内饰,那都是一个比一个哨。
什么大彩电大冰箱,无线充电器,车机互联,手机操控等都是标配……反正这些功能配置也不值几个钱。
智能电动车领域里真正的成本大头,其实还是动力电池以及电机以及电控系统……这三大件的成本是很高的。
普通国内厂商的纯电车型的话,动力电池的成本基本占据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之间,取个中间值算百分之五十好了。
电机系统占据成本的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之间,算它百分之八好了。
电控系统和电机的成本类似,也算百分之八,这指的是普通电动车型,其电控系统只具备基本的辅助驾驶功能。
这样算下来,一辆纯电车型,三大件的成本就占据了百分之六十六了!
然后是车身,制动系统以及底盘的一些核心零配件等。
至于一些小功能小饰品的成本其实不值几个钱……以前的国外传统汽车厂商之所以不给配上这些小功能,哪怕是高配车型里也没有,一方面是没这个意识,高傲习惯了,另外一方面也是利用品牌以及技术优势尽可能的压榨利润,能省就省……
说白了把消费者当冤大头:就不给你用这些小玩意,你还不是一样要买我的!
而国产汽车厂商属于新玩家,要和国外传统汽车厂商抢市场,就必须加强自己的优势,所以舍得把这些小功能小配件搞上去,尽可能的做的更人性化,更方便一些。
这也是最近几年,众多国产车生产的电动车也好,油车也好,都很舍得给各种小配置的原因,这一点在国产电动车领域里体现的更加明显。
这也导致了最近两年国产车,不管是油车还是电车,销量都节节攀升的原因之一。
理由很简单:尊重消费者!
——————
而在海蓝汽车里,各种小配件自然也是全部都给满上,此外电动车的三大件也非常不错。
甚至海蓝汽车里的三大件的比例成本还进一步上涨,主要是智云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更好,成本也更高,尤其是高配的车型会搭配目前最先进的激光雷达,而这种顶级的激光雷达目前还是比较贵的。
然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算法,其训练成本也非常昂贵。
再加上其专属的eyq算力平台,也是个死贵的芯片平台,最终就导致了海蓝汽车的电控系统,成本非常高,占据总成本的百分之十八左右,大幅度超过其他汽车品牌的纯电车型的电控成本。
如此高昂的成本,也才能够支撑海蓝汽车里的顶配车型,能够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
要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数量众多的高性能感应器以及高效能的算力平台,还有性能顶级的自动驾驶算法。
三者缺一不可!
这也是中型轿车海蓝slmc以及中型suv海蓝mev,只有售价接近五十万的顶配型号,才搭配‘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4.0版本’的缘故……这个4.0系统啊,光是硬件成本就得多上好几万呢,不可能三十万出头就卖给消费者的!
这两款车,除了顶配版本外,其他的入门版以及中配版本,只配属了相当于l3级别的‘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3.0系统”。
这个3.0系统的硬件成本,就低很多了,虽然也是用激光雷达,但是用的都是性能差一些,成本更低的激光雷达。
不过,人们一说起海蓝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的时候,往往默认说的就是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4.0了。
——————
智能终端领域以及智能电动车领域,这是最近几年徐申学高度重视的领域,不仅仅在智云体系里以及海蓝汽车里搞,也在威酷电子体系里搞。
威酷电子上市后不久,徐申学出席主持了威酷电子集团的董事会会议。
在会议里,徐申学正式批准了威酷电子进军智能电动车业务的文件,前期准备了至少三百亿资金用于智能电动车业务!
包括智能电动车的设计以及整合研发,部分子系统的研发,尤其是电控系统的研发……海蓝汽车那边虽然是兄弟企业,但是也不会给威酷电子提供自家的核心技术的,所以威酷电子也得自行研发。
当然,这种研发其实也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至少核心的底层人工智能算法,智云集团那边是会提供的。
真让威酷电子搞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这不太靠谱……它就没那技术能力。
所以智云集团会提供基于px算力平台的底层人工智能算法,然后威酷电子自己去适配,最后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威酷电子自己的能力了。
董事会议结束后,很快威酷电子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市场!
由此也引发了一片巨大的轰动,很多车企对此忧心忡忡,认为这是狼来了,威酷电子比海蓝汽车更具威胁!
这从人们关注的问题就可以知道这些国外传统汽车厂商为什么如此担忧了:最受人们关注的并不是威酷电子的未来车型多好,而是买多少钱?
十多万?还是二十几万?
众所周知,威酷电子的一系列产品,走的都是中低端路线,这意味着未来威酷电子的智能电动车,大概率也会走中低端车型……
这一领域,可是无数传统汽车厂商的命根子!
高端市场里被海蓝汽车打的喘不过气来,低端市场也面临着比亚迪等国产厂商的剧烈竞争。
现在又来了一个威酷电子这种不差渠道,不差品牌,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巨头企业的跨行威胁。
最关键是,人家刚上市狠狠地捞了一笔大的,手里钱多的很。
威酷电子上市后,手握至少三千亿的现金储备。
面对这样的威酷电子跨行而来。
他们能睡得着才见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