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智能电动车的浪潮以及混乱
第447章 智能电动车的浪潮以及混乱威酷电子集团要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警惕,这是因为汽车市场的特殊性。
全球汽车市场,这是一个和智能终端市场差别很大的市场,体现在各方面。
地缘性这些先不提,只提该产品本身的市场情况……智能终端行业,因为产品价格受限,哪怕是智云s系列手机这种高端手机,也只是大几千块而已,撑死了一万出头。
所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市场,出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那就是高端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并占据了大部分的销售额以及利润。
然后是中端产品销量总体比较低。
最后则是低端产品,这个销量非常大,但是体现在总销售额上确实比较低,而总利润就更低了。
经常有人说,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利润,被智云公司拿走了一大半,水果拿走了一小半,仅仅是这两家,就联手拿走了手机市场上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利润。
剩下的一群厂商争着抢一些残羹剩饭。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销量属于两大头,中间小;同时销售额以及利润则是高度倾向于高端市场的特殊市场。
所以威酷电子哪怕是世界第四大智能终端厂商,手机销量全球第三,但也是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和警惕,国外高科技行业更多的还是盯着智云集团,只是把威酷电子当成智云集团的小老弟,甚至是附属企业而已。
但是汽车行业不是这样!
汽车行业因为单价高昂,哪怕是便宜的最低端车也得好几万,普遍是十多万,二十多万的车型,因此汽车市场是一种非常典型,传统的金字塔结构的产品类别。
卖的最多的是中低端汽车,价格越往上销量就越少。
这和产品本身的性能甚至质量都没太大关系,主要是因为价格问题……人们也知道中高端是汽车更好,但是他们消费不起。
这也导致了,世界上的各大传统汽车巨头们,其产品销量以及利润来源,大部分都是依托中低端市场,比如国内市场,卖的最好的是十万出头,十多万的产品。
而国外市场的话,虽然受限于价格更贵,但是普遍也是中低端产品销量最大……
如果威酷电子推出来的智能电动车,售价在十多万,二十万左右的话,那么有可能会引来巨大的市场冲击!
对于很多国外汽车厂商而言,威酷电子的智能电动车的威胁,比海蓝汽车还要更大!
哪怕海蓝汽车已经崛起好些年了,甚至在17年的时候都已经达到了过百万的总销量。
但实际上并没有给各大传统汽车巨头造成什么伤筋动骨的情况!
——————
在国内市场,海蓝汽车里最便宜的海蓝lsmc,补贴后的价格依旧需要三十万出头,看似卖的很多,但是依旧不是主流,它的竞争对手反而是各种油车里的豪华车型。
而在国外,海蓝汽车的售价更贵,以欧洲为例子,纯进口的海蓝slmc在关税以及当地运营成本以及其他地缘因素的加成下,最便宜的入门版都要折算下来五十多万,海蓝mev还要更贵一些,起步价得六十多万。
而海蓝sec以及海蓝sev这两款车型,价格得一百多万了。
这个价格在当地其实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了,属于正儿八经的豪华车型,欧洲人买也得心痛。
海蓝汽车的销量之所以高,主要还是依托了国内市场,此外依托智云集团的海外渠道,进军的海外市场也非常多,这个国家买一点,那个国家买一点,如此积少成多就导致了总销量比较高。
但是具体到每个国家,包括国内在内,其实市场占比很低的。
海蓝汽车是一个豪华汽车品牌,所以哪怕它销量已经过百万,在汽车行业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各大汽车巨头们的想法也是:我也要搞智能电动车……
而不是说一味的打压和警惕……当然,这也和他们觉得自己也行有关系:你华夏的海蓝汽车,华夏的其他汽车厂商可以搞智能电动车,那么我们也可以搞嘛。
说白了,他们还有竞争的自信。
同时也是因为过去几年,乃至现在华夏的汽车市场还是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对这些传统汽车厂商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对海蓝汽车乱搞小动作,小心徐申学发飙!
在国外诸多财团的眼里,徐申学也是个很小气,并且有仇当场就报的人……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利益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愿意招惹徐申学那个疯子。
之前美国那边搞关税,徐申学反手就报复了回去,禁止出售给最新一代的车载算力芯片给美国汽车厂商,然后反过头来加大给日本,德国甚至韩国的汽车厂商供货……日本以及德国的汽车厂商笑眯眯的接过了大量的车载算力芯片,在美国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的拥有不错辅助驾驶功能的传统油车或混合动力的车型。
同时通用和福特在华夏这边的车型,也因为得不到最新的算力芯片,陷入了无法更新换代的局面,在辅助驾驶领域里被其他厂商所超越。
通用和福特折腾了半天,发现自己的市场份额竟然又跌了……不仅仅在华夏跌,就连美国市场也跌。
此外动力电池领域,也拒绝了向通用和福特供应半固态电池,只卖传统液态电池,爱要不要……
倒是特斯拉算是一个例外,双方还处于一种比较微妙的合作状态,但是这种合作能持续多久也很难说……具体就要看明年海蓝汽车在墨西哥的工厂所生产的汽车,能否顺利进入美国市场。
如果到时候不行,那么海蓝汽车和特斯拉的合作基本也可以宣告破裂了!
特斯拉现在在华夏的工厂,到时候也可以虽然还可以继续生产,但是也只能用于出口了,在华销售是别指望了。
大家都来一场竹篮打水一场空,各自损失大笔投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徐申学在这方面,是非常强势的……你让我进去,我也让你进来,然后大家各凭本事进行竞争。
你不让我进,我也把你挡在门外!
智能终端领域如此,智能电动车领域也同样如此!
——————
海蓝汽车进入的是高端领域,各大汽车厂商还能忍受。
但是现在的威酷电子要进军智能电动车领域,这就不一样了……全球人,哪怕是非洲人都知道威酷电子旗下的手机,主要是走中低端品牌的,哪怕威酷电子旗下的小蓝max系列手机也卖的挺贵,销量很不错。
但是依旧无法改变人们对小蓝以及威酷这两个品牌的中低端认知……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威酷电子旗下的各类智能终端产品,都是走中低端为主。
这个品牌定位不是那么容易改的,冲击高端也是难上加难……消费者们一看你这牌子,就觉得你是中低端的货色,具备良好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看都不看威酷电子的产品一眼。
但是……这个时候威酷电子跑出来说我要搞智能电动车,而且对外透露的是要打造普通人也能消费得起的智能电动车。
再集合威酷电子那强悍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性价比等因素……很多人就开始流口水了。
如果说四千块的小蓝手机,谁买谁傻。
但是如果是十来万,二十万左右的小蓝智能电动车,再把性价比做好一些,外观设计好一些,很多人是忍不住动心的,同时也引起了大量传统汽车厂商警惕!
不管怎么样,小蓝也是个世界知名品牌啊,哪怕之前做的是中低端的智能终端产品,但也是世界顶级的品牌厂商啊。
这种厂商搞出来的东西,可比一大票所谓的造车新势力靠谱多了。
威酷电子集团不管怎么说,人家都是国内第三大市值的上市企业,徐申学旗下的核心企业之一,至少你不用担心它破产跑路以及各种售后,质量等基本上的问题。
大企业,怎么也比那些小作坊靠谱啊!
再者,威酷电子这种玩智能终端,也算是高科技领域的企业搞电动车,那么其设计理念,经营理念其实和传统的汽车厂商是有巨大区别的,威酷电子在新闻发布会,也放出来了一些设计概念图,外形科幻又时尚。
这就更吸引了人们的好奇以及同行的警惕乃至担忧了。
数天后,威酷电子集团的ceo白启文,接受了一家媒体的专访,谈及了诸多事情,同时也回答了国内诸多普通消费者,甚至很多投资者们,汽车同行们极为关心的事:智能电动车业务。
“最近几天,很多朋友们都在关注我们的智能电动车计划,尤其是售价问题,对此,我想说的是,请大家放心,我们威酷电子一直以来的宗旨就是,产品要让大部分人买得起,用得起,而智能电动车也不会是例外!”
“什么时候推出?这个还需要时间,虽然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是一款智能电动车的设计研发是需要时间的,从子系统设计研发,再到整车设计,测试等,需要一步一步的来,并且要在每一步都做到最好。”
“因为我们不仅仅希望造出来大家能够买得起的车,更要造开起来安全的车!”
“此外,我可以提前透露的是,我们的新车的动力电池系统,将会采用最先进,最安全的半固态电池,不仅仅续航大幅度提升,更重要的是将会比现有的锂电池更加安全!”
白启文接受专访的时候,透露出来为数不多的信息,也是迅速引起来了人们的关注。
一片传统汽车高度关注,并用忧心忡忡的目光看着威酷电子的动作!
——————
无独有偶,当威酷电子这边搞汽车,白启文接受专访透露信息的时候。
国内的其他大企业也一个个也开始搞智能电动车了。
几家互联网企业,想要搞电控系统,研发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然后找传统汽车厂商合作搞汽车……毕竟搞软件部分是他们比较擅长的,而硬件部分的话说实话就不太行了,跨行太严重了。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现在的智能电动车,就是给智能手机安装上轮子,但问题是智能手机也不好搞啊!
因此这些互联网企业搞的是智能辅助驾驶部分,不涉及整车制造。
反倒是大米那边,直接宣布要玩整车制造,要推出大米品牌的智能电动车。
都是玩中低端智能终端的,都是靠着抱智云这个大腿混的设计组装类企业……没道理威酷电子可以搞,他们大米就不行啊?
所以他们反应迅速启动的智能电动车计划,号称要打造国民价格,同时又性能顶级的纯电轿车!
当然,说是这么说,但是他们实际上非常谨慎的……并没有和一些所谓的新势力车企一样,大手笔直接开始砸钱。
因为这年头的智能电动车行业投资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新势力造车厂商,砸钱一个比一个凶猛,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它们比海蓝汽车,智云集团还有钱呢。
而过高的成本,对于大米那边也是无法接受的,毕竟品牌价值就在这里摆着,它们也不可能搞太贵的车,卖不出去的……
它们之所以下决心跟进,主要还是看了威酷电子那边也搞,而且似乎投入也不是很大的样子……如果不是有威酷电子在前头趟路,它们是不会现在就尝试搞什么智能电动车的。
问题是,威酷电子真搞了啊!
然后问题就来了,威酷电子可以搞,为什么我们大米不行呢?
至于成本高,我们慢慢来,摸着威酷电子过河嘛,看看是不是真的要大几百个亿甚至上千亿搞智能电动车。
也不能怪大米的管理层小心谨慎……主要是最近几年,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厂商们表现的太吓人,而且到处宣扬各种高成本。
动不动就是几百亿投资的,就这,也没搞出来什么堪用的车型,一个比一个亏的厉害。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智能电动车,除了海蓝汽车这个当之无愧的霸主外,就剩下比亚迪、北汽这两家卖得比较好了,而剩下的卖的比较不错的车型,也是传统汽车厂商转型而来的国产自主品牌电动车。
这是一个目前新能源车领域里比较矛盾的一点……甚至让大米的管理层都非常疑惑的一点。
咋一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似乎很高,但是人家威酷电子那边似乎也没真多少钱啊。
最大笔的开支就是收购了一家小车企,但是也才了十多个亿,就算是后头还有改装、升级工厂的开支,打通供应链,整个生产链条上的投资,估计撑死了百来亿。
再加上什么研发,广告营销以及门店铺设费用这些,估计也得一百多亿。
设计研发营销领域以及生产领域加起来,估计有个三四百亿也就差不多了。
而威酷电子集团的财报公布的拟投资数目,也是三百亿。
一边是威酷电子说三百亿就够用了,一边是说其他造车新势力说哪怕是有三五百亿还不够用!
这就相互矛盾了啊!
造智能电动车到底要多少钱?
大米那边是跨行玩,心中也没底,因此他们是非常谨慎啊!
让他们谨慎的另外一个造车资质问题。
这个制造以及销售乘用车的资质,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不是所有车企都是海蓝汽车,可以获得特批的制造以及销售汽车牌照的。
其他车企,哪怕是威酷电子也得老老实实按照规矩来,而这难度并不小。
为了解决造车资质问题,威酷电子一开始是选择找海蓝汽车那边进行合作,但是海蓝汽车那边自己的产能都不够用,哪有多余的给他们啊。
同时海蓝汽车那边的管理层,也担心合作后会拉低自己的品牌价值。
此外威酷电子造车,在海蓝汽车的管理层看来,其实也是一种挑战和威胁……而且是不小的威胁。
虽然大家都是属于徐申学这个老板手底下的企业,然后两家公司之间依旧有着各自的利益。
管理层以及技术人员拿的可是各自公司里的薪资以及大量的股票期权,公司的经营情况好坏,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收入。
上头的大老板徐申学要推动威酷电子搞中低端的电动车,还让海蓝汽车把一些关键专利,技术付费授权给威酷电子,但是这已经是极限了。
再多的话,海蓝汽车那边的管理层就要跑到徐申学家门口上吊去了……
你徐大老板要扶持威酷电子可以,但是你不能拿着海蓝汽车十多万名员工的利益去扶持啊。
徐申学对此也很清楚,手底下的企业多了,不可避免就会遇上这种事,各企业之间开始出现山头主义,各自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行事。
很多时候徐申学也需要综合考虑旗下各企业的情况,也不能强行拉郎配的。
这种情况下,威酷电子尝试和海蓝汽车达成合作的计划没能成功,但是不要紧,国内游造车资质,但是经营不太行的车企虽然少,但还是有的。
威酷电子很快就找到了一家经营情况不乐观,但是拥有轿车资质的国内汽车厂商直接收购。
至于自主申请,威酷电子一开始就放弃了这条道路!
造车资质一向来都很难申请,早期阶段不用说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难申请。
稍微宽松一段时间的阶段是海蓝汽车成立后,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曾经一度对新能源的资质有所放宽松,但是也依旧非常困难申请。
现在国内的诸多造车新势力厂商,其实都不是独立申请的造车以及销售资质,而是通过挂靠或收购的方式来解决……但是真正获得的其实也不多,只有少数几家实力强悍的。
威酷电子一开始想要省点钱,找海蓝汽车挂靠,但是计划不可行后,干脆费了大约十五亿收购了一家拥有资质的小车企。
说起来也搞笑,这个小车企早已经面临破产边缘,要啥没啥,就只剩下个造车资质……但是就这,依旧卖了十五亿。
光是解决一个造车资质问题,就了威酷电子十五个亿……这种情况也是说明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入门槛,正在迅速提高!
不管是收购也好,挂靠也好都很难的。
现在已经不是四五年前的时候,随便拿个ppt,搞个乱七八糟的所谓新能源车,就能通过挂靠的方式把车出来进行销售并骗补。
现在没点硬实力,资金不充足的话,别说独立申请资质或收购拥有资质的厂商,就算是挂靠也不给批!
当然,这些所谓的难题对于威酷电子这样的企业而言,不算什么大问题!
实际上以威酷电子的实力,就算是独立申请造车资质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无非就是要等一段时间,把各种准备工作做扎实了而已。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威酷电子采取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直接收购了一家小车企来解决这一问题。
获得了造车资质后,威酷电子又在收购来的工厂上进行停产大升级改造……原来的这家小汽车的工厂,说是有年产三十万的产能呢,但实际上已经非常落后,根本没办法生产现代顶级的电动车,整个工厂都需要进行升级大改造。
这样改造过后的工厂,才能够的真正意义上生产智能电动车!
同时也在准备布局第二座智能电动车工厂……以威酷电子的体量,是不可能满足于只产销三十万台车的,他们的目标以及野心也挺大的,在未来肯定是要奔着年产销量五十万辆,甚至百万辆去的。
所以进行提前的投资布局就很有必要了。
威酷电子的一连串动作,也持续推动了威酷电子的股价继续上涨……投资者们对威酷电子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还是比较看好的。
对于其他新势力车企或者传统车企而言,搞智能电动车困难重重,投资也是极为庞大。
但是很多对于其他车企而言非常困难的事,对于威酷电子而言并不算什么问题。
比如困扰无数造车新势力的资质问题,威酷电子直接钱收购……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新势力车企没这个钱收购,而是人家不卖给他们!
拥有造车资质的当地,可都指望着利用这张资质盘活当地的造车产业呢,想要的引入实力强悍的玩家,而不是跟风进来的投机者。
所以不是什么新势力厂商去收购拥有造车资质的车企,人家都会卖给你的。
而威酷电子则是没有这个顾虑……实际上威酷电子当时还有好几个选择呢,三个地方都邀请威酷电子过去投资,造车资质都给你直接准备好了,你过来钱收购就行。
他们的要求也简单而统一,就是希望能够依靠威酷电子这种巨头企业,拉动,盘活当地的汽车产业链。
威酷电子经过综合考虑之后,才选择了其中一家。
同样的,对于其他新势力车企而言,很难的电控,尤其是智能辅助驾驶部分,他们都得自研,要么使用烂大街的eyeq平台,但是威酷电子确实有着智云集团的技术支持,直接就获得了辅助驾驶的人工智能算法,后续依托这一算法进行适配就可以了。
而品牌以及广告营销这些东西,威酷电子也是顶级水准!
再怎么说,人家也是世界第四大智能终端厂商,牌子很过硬的!
而广告营销能力也是顶级水准,各种硬广告或软推广玩的飞起……威酷电子每年在广告营销领域里的投入都是三百多亿呢。
威酷电子一年仅仅是打广告的钱,比国内绝大部分上市期的总营收还要高!
资质、资金、技术等领域上,威酷电子都是拥有巨大优势的。
这些都让投资者很好看威酷电子,也让很多消费者们比较期待威酷电子的电动车。
同时也让大量汽车厂商警惕威酷电子的进场!
在智能电动车一片混乱之中,智能终端领域以及智能机器人领域,则是迎来了新的浪潮!
十二月月底,智云集团正式举办了冬季新品发布会,准备发布多种重磅产品,包括新一代的智能机器人以及ai眼镜等足以引起巨大轰动的新产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