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民国:关东参王 > 第465章 结义兄弟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65章 结义兄弟

    第465章 结义兄弟
    “不敢欺瞒大人,合约确有其事,当时下官亲眼看过的,上面加盖了吉林将军衙署的官印。”
    韩登举苦笑道,若是没有正规手续,他早就把沙俄勘采队撵出夹皮沟了。
    “韩兄,此事干系不小,需要奏报朝廷,看朝廷是什么态度。
    一有消息,我会立即派人通知你。
    此次请韩兄前来,还有另外的事情。
    听闻近日夹皮沟一带,六合拳武装再次兴起,朝廷命本官镇压。
    本官想将此事托付于韩兄,不知道韩兄是否乐意?”
    夹皮沟一带是韩家的势力范围,曲绍扬要派人过去,怎么也得跟韩登举打个招呼。
    而且,六合拳是抗俄武装,曲绍扬也不想武力镇压,能招抚的话,还是尽量招抚比较好。
    自韩登举进入将军衙署,曲绍扬一直礼待有加,这时候,韩登举哪里说得出不乐意的话来?当即就点头同意了。
    两人又商议了具体的办法之后,这事儿就算定了下来。
    韩登举难得来省城一趟,曲绍扬肯定要留他多住几日,晚间曲绍扬设宴,款待韩登举。
    二人闲聊得知,韩家祖上也是登州府人士,闹了半天这是老乡。
    因此,二人也越发亲近,喝到尽兴之时,索性拜了把子。
    韩登举比曲绍扬大一岁,曲绍扬一口一个大哥称呼着。
    “去,把家里几个孩子都叫过来,认一认他们韩大爷。”
    二人结拜之后,曲绍扬吩咐人,把家里几个孩子都叫过来,认认亲。
    府里下人赶忙去后院跟陈秀芸说了声儿,陈秀芸一听,便打发了振邦,领着弟弟妹妹们,一起去前院拜见韩登举。
    别看韩登举比曲绍扬还大一岁,但是他家长子韩绣堂却比振邦小了几岁,跟振武年岁相当。
    韩登举一看曲家这八个孩子,男娃精神,女娃俊俏,喜欢的不得了。
    “哎呀,你看,大爷来的匆忙,也没给你们带什么礼物,改天,改天一定补上。”
    韩登举来见曲绍扬,其实是送了礼的,可来的时候没寻思能跟曲绍扬结拜,自然不会预备孩子们的见面礼。
    此时少不得要解释一下,安抚孩子们。
    “韩大爷,礼物就不用了,改天得空,让府里的弟弟妹妹们,来省城玩儿呗。
    我们在这边也没几个朋友,要是他们来了,正好一起玩。”振邦大了,懂事,忙笑着应道。
    “行啊,这个简单,改天我就把家里那几个兔崽子都送过来。
    我听你爹说,你如今在书院读书,功课挺好的是么?
    正好,我家那几个都不咋争气,让他们来,跟你们学学,保不齐就出息了呢。”
    韩登举见曲家这几个小子,龙头虎脑、机灵聪慧,也十分喜爱,当即便答应下来。
    “那就多谢韩大爷了,爹,韩大爷,你们聊着,我先领弟弟妹妹们回去休息了,明天还得去学堂呢。”
    振邦朝着韩登举行礼,然后领着弟弟妹妹们退了出去。
    “贤弟啊,我是真羡慕你,八个孩子,还个顶个的聪慧灵透。
    你看你家振邦,说话处事,就跟大人一样,太懂事了,真稀罕人啊。”
    等孩子们走了,韩登举又是一番夸赞。
    别看韩家那么大的家业,但是子嗣却不算兴旺。
    老当家韩宪宗当年离家到夹皮沟闯荡,夫妻常年两地分开,所以只有韩寿文一个儿子。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耽误了对韩寿文的教育,这位就是个游手好闲啥都不行的少爷。
    韩寿文娶个媳妇,也是啥啥不懂啥啥不会,夫妻俩成天混吃混喝,好歹生出韩登举这个有出息的长子来。
    韩登举从小文武双全,二十五岁代祖出征抗倭,立下功劳,执掌家业,但他与妻子刘凤芝目前也只有两个儿子。
    所以,韩登举见曲绍扬八个儿女,属实羡慕的很。
    “大哥家的孩子,肯定也错不了。
    改日,一定将嫂子和孩子们都接来省城,两家在一起聚聚。
    我那夫人性情柔和,定然能与嫂子相处的好。”
    韩家在吉省的势力庞大,声望也高,曲绍扬真心与韩登举结交,才会如此说。
    二人边喝边聊,一直聊到了深夜。
    韩登举在吉林西关有宅子,曲绍扬没让他回去,直接留韩登举在府里住下。
    韩登举在吉林城盘桓数日,然后返回夹皮沟,经过一番操作,果然平定了六合拳起义的事情。
    曲绍扬得知消息后,立刻上奏朝廷,为韩登举请功。
    同时,也将长顺与沙俄签订合约,开采吉省金矿的事情,上奏于朝廷。
    过了些日子,朝廷的旨意下来,韩登举抗俄有功,授予都司候补,加参将衔,赏带蓝顶翎。
    至于曲绍扬奏报,沙俄开采金矿一事,正在调查,暂且搁置,待沙俄第二期撤兵之后再说。
    在沙俄交还奉天、吉林等被占地方之前,不得与沙俄再起争执,以免滋生事端。
    曲绍扬将朝廷旨意传给韩登举,韩登举为了感谢曲绍扬的赏识重用,特地带了丰厚的礼品,携妻儿一同来省城感谢。
    陈秀芸与韩登举之妻刘凤芝一见如故,遂结为金兰姐妹。
    韩登举在曲绍扬的建议下,将两个儿子送到学堂读书,正好与振业、振武他们一起,倒也挺热闹。
    二月下旬,安德斯等人携家带口来到了吉林城。
    曲绍扬早就给他们安排好了落脚地方,一行人很快安顿下来,开始筹备机器局重建的事情。
    三月初一,是中俄双方约定好,第二批撤军的日子。
    沙俄本想抵赖,找借口不撤兵,然而营口、牛庄、辽阳等地之前就被定边军收复了,和谈成功后,定边军直接将这些城池交给了朝廷。
    而且,已经正式接任奉天将军的张锡銮,与吉林将军曲绍扬,态度十分强硬。
    沙俄方无奈,只得从奉天、吉林等地撤兵。
    第二期撤兵非常顺利,朝廷也十分满意,对曲、张二人予以嘉奖。
    四月,吉省铁路公司负责的吉长铁路项目启动。
    曲绍扬将赵广志从临江调过来,任命其为该项目总办。
    另外从将军衙署选一人,省城商会推荐一人,为帮办,全程负责铁路修筑事宜。
    同时,陈秀芸在吉林城郊选了一块地,开始动工建药厂。
    原本与陈秀芸合作的国外几个医药公司得知消息后,纷纷与陈秀芸接触,明确表示愿意继续合作。
    陈秀芸通过这些公司,从国外订购了大批的机械设备,只等厂房建好,药厂就可以动工生产。
    又是修筑铁路,又是建厂,都需要大量人工。
    好在年后曲绍扬就安排了人,到直隶、山东等地招揽流民。
    凡是愿意来吉省开荒、务工的,将军衙署可以提供路费,到这边也会妥善安置,给予各种照顾。
    为此,将军衙署特地设置了流民安置署,有专人负责此事。
    由于事先准备完善,大批流民到此,并没有闹出什么事端来,反而很快就安置妥当。
    曲绍扬命人,将沙俄东清铁路公司退还之地基和铁路占用界外地段,统统勘放,安置流民。
    到五月末,吉林机器局已重新整修完毕,张天志也帮忙找到了不少天津机器局散落的工作人员,动员他们来到了吉省。
    这么多专业人员齐聚,可把曲绍扬给高兴坏了。
    于是在吉林机器局专门成立了研究中心,给这些技术人员一个安心研究高级炸药和武器的环境。
    重建后的吉林机器局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银元厂,专门铸造银元、铜元等货币。
    另一部分制造火药、手榴弹、子弹、炮弹等军械,用于装备东三省驻军。
    鉴于之前定边军使用武器威力强大,张锡銮与黑龙江将军,都纷纷向曲绍扬表达了求购的意愿,曲绍扬也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六月,东清铁路干线和南满支线全线正式通车营业,南满支线全场七百多公里,在吉省境内有二百四十公里。
    铁路开通的同时,东省铁路管理局在哈城设立,沙俄东清铁路警卫队指挥官霍尔瓦特任局长。
    之后,沙俄外阿穆尔铁道兵四个营,开入东北,集中在哈城。
    东清铁路管理局在哈城进行选举,成立变相的管理机构,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委员会,这等作为公然侵犯了大清的主权完整。
    曲绍扬得知消息后立即上奏朝廷,同时与管理局负责人沟通,斥责对方行径,责令其解散相关机构,被俄方拒绝。
    清廷外务部致电东清铁路公司,按照之前的合同约定,中东铁路自开车之日起,该公司应呈缴清廷相关部门库平银五百万两,要求东清铁路公司速速回复相关事宜。
    不出所料,俄方拒绝了清廷的要求,不肯按照合约履行。
    到了八月十八,按理应该是沙俄方第三期撤兵的日子,不想,沙俄拒绝了清廷的撤兵要求。
    同时,沙俄政府还向清廷提出了实际上军事占领东北北半部的五条要求,被清政府拒绝了。
    于是,恼羞成怒的沙俄政府,任命了海军大将阿列克谢耶夫为远东总督。
    在旅顺口成立远东总督府,统辖东北三省军政。
    并在旅顺、珲春等地积极修筑工事,还扬言要再次攻打奉天、辽阳等地。
    沙俄企图独占东北,自然就触及到了倭国的利益。
    倭国指使受其武装的高丽军队,越过鸭绿江,侵入东边道地带。
    其实,在这之前,倭国已经指使受其雇佣招揽的高丽民众,数次渡过鸭绿江,骚扰东边道辖区。
    比如四月间,就有高丽匪徒趁夜越过鸭绿江,绑架了辑安县庆生保民众十余人,勒索钱财。
    后又率数百人越境,打砸抢烧。
    当地驻守定边军将领徐庆发率部渡江,夜袭三水城,救回被绑民众,并缴获枪械无数。
    六月里,又有高丽民众哄抢排帮冲散的木排,排帮与高丽民众发生冲突,死伤数人。
    八月,高丽警务官带兵过江,擅自设立乡约,意欲管理越境之高丽民众,并指使人持刀行凶,还开炮攻击当地联防会。
    鉴于棒子在东边道种种作为,东边道镇守使陈允瀚率部反击,毫不相让。
    老毛子也趁火打劫,派小股部队渡江,在高丽北部龙岩浦驻扎,抢占地盘。
    同时,老毛子还在黄海、辽阳、海城一带,进行各种演习。
    倭国和沙俄为了争夺在地盘和权益,开始加紧扩军备战,同时又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战。
    从光绪二十九年下半年到年末,倭国与沙俄背着高丽和清廷,相互进行了讨价还价的谈判,互不让步。
    到光绪二十九年冬月十九,倭国得到了英、美的具体保证并且完成了一切准备。
    冬月二十八,倭国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当俄、日战争爆发时,清廷必须宣布中立。
    迫于列强的压力,清廷电告各省,如果日、俄一旦开战,大清必须严守局外中立。
    接到朝廷通知的曲绍扬,少不得背地里要骂朝廷软弱、窝囊、狗屁不是。
    但表面上,还得装作遵守朝廷旨意的模样。
    传令给吉省以及东边道境内守军,命其严守局外中立原则,不得擅自参与到战事之中。
    当然,这只是明面儿上不得不遵守的命令,暗地里,曲绍扬却联系了刘永和、杨玉麟、王和达、董老道等义军首领。
    当初定边军与朝廷和谈成功后,各路义军中有很多不愿意受朝廷驱使的。
    曲绍扬就打着山林巡察队的名头,把这些人安顿下来,由着他们发展,反正只要别做祸害百姓的事儿,其余的曲绍扬也不干涉太多。
    这些人受曲绍扬的供养,自然唯曲绍扬马首是瞻,曲绍扬让他们干啥,他们就麻溜去办。
    所以曲绍扬就示意他们,一旦日俄两国打起来,让这些人趁着机会捣乱。
    不管是小倭子还是老毛子,只要找准了机会,就收拾他们。
    打小倭子,就说是受雇于老毛子,打老毛子,就说是受雇于小倭子。
    反正主打的就是一个趁火打劫,浑水摸鱼。
    另外,曲绍扬还给韩登举传信,让韩登举率领南山民团随时准备着。
    一旦战争开始了,就让他趁机会,把沙俄占的官井子矿区夺回来。
    并且严防倭国派兵捣乱,保证夹皮沟金矿的生产。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