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李翊收关家义子,麋竺回冀州探亲(
第235章 李翊收关家义子,麋竺回冀州探亲(附当前势力图)却说李翊赚开昌黎,使得大军无伤进入了辽东属国腹地。
须说明一点的是,辽东、辽西的地理问题是一盘烂账。
你在地图上既能看到辽西郡、中辽郡、辽东郡、还有辽东属国等地。
而这些地盘还经常互串,冲突。
这主要是因为东汉政府对东北的掌控力比较薄弱,导致行政地域划分经常出现问题。
辽东属国是从辽东郡单独划出来的一块地盘,专门用来安置乌桓等少数民族的。
之后公孙度又把辽东郡分成了辽西郡与中辽郡。
这就导致地图上又多出来一块辽西郡。
所以辽地的行政划分突出一个乱字。
如果要简单粗暴一点理解的话。
只须把李翊收复的辽西郡理解为辽西,公孙度所在的辽东郡理解为辽东就可以了。
至于辽东属国,则可以理解为夹在辽西与辽东之间的缓冲地带。
现在李翊只有率军渡过辽东属国,才能打到公孙度所在的辽东治所襄平。
李翊先率了一万大军驻扎于无虑县,又派遣吕布、黄忠各领斥候哨骑百人,四下侦探敌情。
主要是为了抓两个舌头回来,拷问敌军分布情况。
“……君侯,末将已经探听清楚,自乌仆政变之后,大军便一路坚壁清野,回撤到了房县。”
黄忠将自己探到的情报,汇总给李翊。
乌仆在辽东公孙的支持下,杀了前峭王苏仆延,并趁机收拢了其部众。
其麾下总兵力已经来到了一万五千人左右。
公孙度将他安置在了房县。
房县濒临渤海,是辽东郡的入口。
所以看似公孙度扶持了一个新单于上来,倒不如说是收了一条看门狗。
给他看守辽东郡的门户。
“……乌仆擅杀峭王,大失人心。”
“今收聚蝼蚁之兵,合乌合之众,守御房县,不足虑也。”
“只是乌桓人一路劫掠,坚壁清野,这段时间只恐我军粮草供给难以跟上。”
李翊捋着胡须,条理清晰地分析当前形势。
又看向吕布,见他欲言又止,乃道:
“温侯似也有情报要说?”
吕布乃一拱手:
“布此前去打探情报之时,探得辽东郡治襄平有两万人把守。”
“至于其余郡县,多为土著豪强所掌控。”
“他们俱伏于公孙度下,为其征粮、运粮,遣送役夫。”
哦?
李翊眉梢一扬,略略感到惊喜:
“温侯打探的详细,竟连百里之外的襄平布防兵力都给探听清楚了。”
吕布乃解释道:
“哨探时,布遇着一队千余人巡剽掠军需的胡虏头人。”
“布乃率麾下骑将,成廉、宋宪等众,驰突入阵。”
“斩翻百十人,得数十级还。”
“敌酋乃降,布由是便知襄平城布防兵力。”
说罢,将手一挥,众狼骑乃押解了一名俘虏身上。
此人正是乌仆属下的一个小部落酋长。
被吕布抓了,已是被拷打的体无完肤,浑身是血。
李翊暗自咋舌,吕布就只带了百十骑出去,就敢直冲胡虏的千人阵。
不愧是在并州打过匈奴的,专业对口了属于是。
于是,李翊重赏吕布。
众人问如何处置这名胡酋。
李翊乃道:
“吾大军行过辽地,尚缺一福物祭旗。”
“可斩其头,为大军初战图个吉利。”
胡酋乃被斩首,众人都道:
“辽东公孙度,久不宾服。”
“今既已探清楚襄平兵力,不如趁其未动,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
言讫,众将纷纷请战,攻打房县。
待灭了乌仆,大军便可如一柄利刃一般,直插辽东心腹。
李翊抚须笑道:
“不烦诸公虎威,自有人为我破房县。”
众人一怔,皆是不解。
暗想他们孤军深入,除了乌桓人、辽东人,就剩他们汉军了。
谁能够代劳,帮他们灭了房县的乌仆?
为防止消息泄露,李翊也卖了个关子。
只让大军先暂时后撤至徒河县。
后撤是为了缩短补给线,让大军喘一口气。
同时徒河已是辽东属国境内,相对比较富裕,能够农耕的地界了。
大军停驻了约莫五日。
这日傍晚时分,渝水河口忽现大量货船。
众军士前来探查,才知是麋竺的运粮船队。
他们自东莱出发,过渤海,入辽东湾,最后进入渝水。
无论是运输效率,还是载货量都胜过了徐州的陆路运输。
既得军粮,李翊先遣人帮忙卸货,一面又与大舅哥叙旧。
“别驾一路远来辛苦,这当是最后一批粮了?”
“……是,此前咱们多是在辽西卸货,此次若非君侯要求到辽东来,咱们便能提前几天送到。”
李翊乃解释道:
“只因我军暂时在徒河停驻,可以在此接待别驾。”
“之后进军襄平,从此处运粮,也能够方便许多。”
话落,又拍了拍麋竺的肩膀,安慰他道:
“说来别驾应当许久不曾见过令妹了罢?”
“此次回去,可先乘船到渤海,看望一下令妹。”
李翊也是怕自己离家太久,麋贞她们会觉得孤单,便让麋竺顺道回去看一下妹妹。
麋竺颔首,“竺会去的,倒是君侯你远征辽东,不知几时得回?”
“主公那边倒思念你的紧。”
李翊思考片刻,道,“今年之内,便可平辽东。”
两人联袂走在一起,唠了唠家常。
然后李翊才进入正题,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此前,麋别驾在青州督运粮草之时,我请别驾代我传话。”
“让关将军率青州之士,自房县登陆,不知可有传达?”
麋竺点了点头,“关将军与在下是一起出海的,算算时间,再过两天也该到了。”
李翊大喜,执麋竺手谢道:
“如此便多谢别驾了,待关将军到后,辽东之地唾手可得也。”
因为刘备承诺了,让关羽在必要时候出青州兵配合攻辽东。
因为青州东莱离辽东很近。
但如果只渡海进攻的话,公孙度很容易防备。
所以一般还是以陆路为主,海路为辅。
李翊让关羽出海,在房县登陆,原计划就是左右两边齐攻,迅速控制辽东属国全境。
不想乌桓部收缩防线,全部退到了房县里。
如此一来,倒省了李翊的事了。
便将这克定乌桓之功,让给二爷罢。
……
浑河,又称小辽河。
春暖融雪,凌汛暴涨。
而到秋冬又进入枯水时节。
正是由于辽地水位的多变,导致当地土著鲜少又“防备水军”的意思。
关羽乘船,顺利在浑河口登陆。
此次他共带了五千步卒。
三千丹阳兵,一千青州兵,一千弓弩手。
一经上岸,关羽便命人迅速北上,攻下房县,好与李翊大军会合一处。
一少年扛着青龙刀走来,恭恭敬敬地递上:
“……父亲。”
“……嗯。”
关羽一捋胡须,接过刀,望一眼身前的孩儿。
此为自己的长子关平,字坦之。
关平乃嫡长子,非是演义里的义子。
只是关羽从不因父子关系,而令他于中取便。
只教其从底层军中历练,慢慢磨砺上来,才带他在自己身边左右侍奉。
“……父亲,将士们一路舟船劳苦,不妨先暂歇两日。”
“待调整好身体,才北上取房县不迟。”
关平出声谏言道。
关羽眯起眼睛,沉声说道:
“如若歇整两日,乌桓人便有了防备了。”
“其人不知某突然上岸,正好攻其不备!”
关平一怔,这才说出心中实话:
“可是父亲,我们只有五千人。”
“而房县有多少守军,还未探听清楚。”
“郯侯大军亦不知现在何处。”
“何不先做休整,一面使人打探房县守备,一面使人探听郯侯位置。”
“此非一举三得乎?”
关羽闻言一笑,抚须说道:
“吾随兄长征战多年,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
“岂惧乌桓鼠辈乎!”
言毕,即令关平催促军士行进。
他只带五千人,是为了提快行军速度,好配合李翊夹攻。
虽然如此,这五千人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兵。
骁勇善战,悍不畏死。
当即五千精兵,迅速北上,直插房县后背。
得到消息的难峭王乌仆,迅速组织人手反击。
虽然不知这支汉军是何时出现的,但眼下也顾不得许多。
一番准备过后,万余骑兵迅速出击。
蹄声如雷,势如奔马,迅速将关羽的大军围困起来。
关公横刀立马,立于中军处。
很快便排下阵势,便丹阳兵在前,强弩手伏于门旗之下。
乌仆见汉军人少,便欲全军突击,将其碾碎。
韩忠急止之道:
“人言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
“其在官渡之战时,斩颜良、诛文丑,威震河朔。”
“难峭王不可轻敌。”
乌仆望一眼关羽军阵,冷声道:
“关羽虽勇,然只可为十人敌、百人敌,岂堪挡我千军万马乎?”
“我大军齐冲,定能生擒关羽。”
于是,即下令全军进攻。
烟尘滚滚,成千上万的乌桓骑兵,挥舞马刀,洪水决堤般袭来。
丹阳兵持盾顶上,没有丝毫惧色。
后排伏于门旗下的弓弩手,待等到敌军进入射程范围之后,立马开始齐射。
弓弩激射,箭似飞蝗。
无数乌桓骑兵应声而倒。
我们说过,步兵并非完全被骑兵克制。
很多时候,骑兵打步兵之所以能打出碾压的效果,是因为步兵的心态崩了,守不住阵势。
一旦被骑兵冲散,就进入了骑兵的屠杀领域,杀你跟杀鸡似的。
可当骑兵部队一旦遇上了经验丰富的老兵,人家射住阵脚,挡住了你的攻势。
那么你的冲击速度一旦没了,就会立马失去自己的优势。
关羽熟读春秋,钻研战史,自然知道历史上很多步克骑的战例。
比如李陵的五千步兵出塞,打得匈奴十万余骑不能近身。
他知道自己带的主要为步兵,如果被游牧骑射给拉扯住,就容易深陷其中。
遂主动示敌以弱,排开阵势,诱乌仆来攻。
乌仆果然不信邪,主动来冲军阵。
当一排排乌桓骑兵倒下之后,乌仆面色大变。
因为最前排的勇士,都是最为忠心的。
一旦他们倒下,后排那些暂时依附于自己的部落,可不见得会为了自己舍生冒死。
果不其然,见汉军箭矢如雨,众乌桓人尚未至近前,便被射落马下,然后被身后的队友践踏而死。
剩下的乌桓人顿时勒住战马,往回奔逃。
这一奔,便与身后骑兵撞在一处。
一时间,乌桓诸骑大乱。
关羽抓住战机,组织士兵反击。
步兵持盾持矛,向前推进。
弓弩手跟在身后,火力掩护。
“诶!!”
韩忠见乌桓骑兵乱作一团,忍不住破口骂道:
“真乌合之众也!”
乃弃了乌仆,径直往襄平奔去了。
乌仆不见了韩忠,四下里又混作一团,只能焦急地呼喊:
“不要乱!不要乱!”
“大王小心!”
有百夫长在一旁提醒乌仆。
乌仆睁大眼睛,只见关羽领着十数骑,向自己奔来。
“……唔,快挡住这红脸贼!”
乌仆唬得面色惨白,万没想到关羽身后的步兵都还没到,他便带了这么几个人杀进自己的中军阵来了。
关公胯下爪黄马快,在乌仆大呼小叫之时,便已杀至近前。
“啊!!”
关羽暴喝一声,手起刀落,连头带膀,斩乌仆于马下。
“大……大王?”
“大王殁矣!大王殁矣!”
见难峭王落于马下,他本人的头颅更是被关羽割下,悬在马脖之上。
左右的乌桓骑兵皆望风披靡,士气顿时崩溃。
他们在旷野之上,随风而来,随风而去。
大规模战争也不是没有打过。
可却真没见过,大军还没杀过来,敌方主将先带着十几人帮己方老大给砍了的情况。
今日众乌桓人算是开了眼界了。
“汉人太恐怖了!”
“快逃命罢!”
众人惊呼一声,立时作鸟兽散。
关羽顺利入驻房县。
经打扫战场,擒得敌军骑兵一千三百余人。
另俘获伤瘸战马一千九百余匹。
军中屠夫遂将这些伤瘸战马一并屠宰了,做成马肉充作军粮。
至于伤得不重的,则暂时留作军用。
必要之时,也能屠宰充饥成为备用粮。
关羽一面使人联系李翊,一面安抚房县民众。
由于青州兵并不扰民,兼之关羽多分发粮秣于诸民。
房县民众感其恩德,遂诚心归降。
李翊领军赶至房县,会合关羽。
二人叙礼毕,即商讨进一步的进兵事宜。
正说时,关平献茶入内。
关羽即命关平来拜李翊。
“……吾与李郯侯亲如兄弟,汝可称郯侯为叔父。”
关平乃向李翊拜道:
“见过叔父。”
李翊即扶关平起身,称赞他道:
“贤侄果真一表人才,有乃父之风啊。”
又顾谓关羽说道:“之前怎不见坦之来见?”
关羽乃道:
“关某不欲使人知其为吾子也,不然人人念我尊位,而不敢严责于他。”
李翊颔首,暗道还是关公教子严厉,不让儿子走后门。
要知道,李翊就是靠走后门才当上公司总裁的。
这属实令他有些汗颜了。
“平儿多闻郯侯事迹,常求我带他来与郯侯相见。”
“郯侯乃远智之士,关某有一个不情之请。”
李翊忙道,“关将军说的哪里话来,咱们共事多年,何须相请?”
关羽乃道:“关某想让平儿留在郯侯军中历练。”
哦?
李翊一愣,没想到关羽的不情之请竟是要把亲儿子托付给自己。
他自己的儿子都照顾不好,哪里能照顾你的儿子?
李翊正欲婉拒关羽,关羽却接着补充说道:
“我知郯侯行事自有道理,若平儿有错,还请郯侯勿吝严词,秉公治罪。”
“……关羽谢过。”
不容李翊拒绝,关羽已经起身向李翊行礼了。
李翊一时怔住,关羽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他哪里好拒绝?
不过既然关羽说了不用顾忌他的面子,那这事儿确实就比较好办了。
他一开始想拒绝,就是怕太多人都来“托儿子”给自己。
因为李翊位高权重,
跟在自己身边的人便“与有荣焉”,经常跟着一起躺赢立功。
所以很多官员都想找机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身边来,好趁机“镀金”。
而顾忌同事的身份,李翊还不好把这些儿子拉到最前线去送死,不然大家面子上不好看。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李翊并不想开这个口子。
眼下关羽都把狠话撂倒这儿了,那正好给李翊一个“杀鸡儆猴”的机会。
到时候就让那些想送儿子到李翊这里镀金的人看看。
连青州牧关羽的儿子,李翊都毫不留情。
你们自己的儿子就好生看着办吧。
不过当事人关平却对此很兴奋,向李翊拜道:
“平自幼便听叔父的故事,早就仰慕叔父为人。”
“只恨迟迟不能相见。”
“今日总算得见,大慰渴仰之思。”
“还望叔父将我留下!!”
李翊扶他起身:
“……贤侄既有此心,当叔叔的自然没理由拒绝。”
“只是贤侄需要记住,在我军中不可仗着身份,欺压底层士兵。”
“如若不然,纵然念在汝父面上,吾亦难保你无罪。”
关羽一捋长髯,微微笑道:
“……此正关某所愿也。”
关平则正色说道:
“此亦平之所愿也!”
于是,李翊便留关平在军中做了个参军。
而关羽将儿子托付给李翊,也是多方面的考虑。
一是因为李翊是有识之士,关羽还是敬佩有真本事的读书人的。
二是因为目前待在青州,基本上没有太多战事要打。
所以也是想把儿子送到前线去,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
但……
关羽虽是“虎父”,却也是个父亲。
有哪个父亲是真的会对亲生儿子毫无感情的?
即便是关羽,如果亲儿子战死在前线。
他自然会感到骄傲,但你说不难过是不可能的。
所以把关平托付给李翊,也确实是关羽的一点点私心。
他希望这位前线总司令,帮忙“照顾”一下关平。
当然了,
如果说在李翊的照看之下,关平依然战死了,那关羽对此绝对不会有任何怨言。
他只会安慰李翊一句:“我儿勇否?”
“……听闻关将军近日新得一子?”
李翊既收关平,又与关羽唠了两句家常。
关羽哈哈一笑:
“……是,关某为这孩子取名关兴。”
“兴者,举也。”
“只盼兄长早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李翊亦笑道:
“……李某想那日并不会太远。”
两人正有说有笑地唠着家常,张辽快步走进屋内。
“……君侯,将士们已经点齐,可以速速发兵了!”
“……好!”
李翊兴奋地站起身来,摩拳擦掌:“此战若成,辽东可立定也!”
关平忙问:“叔父也是方至房县,怎么筹备的如此之快?”
李翊乃解释道:
“因我只带了五千骑兵过来,剩下的军马留在了昌黎、徒河、无虑等处。”
军马越多,行军速度就越缓慢,同时粮草消耗的也就越多。
所以李翊这次只带了五千骑兵到房县来,剩下的则用来守备已经控制的重要关隘。
“……这,难得叔父只打算用五千骑兵,便克平辽东?”
关平眨了眨眼睛,出声问道。
李翊弯唇一笑,以手指关羽道:
“这不还有汝父亲的五千步卒么?”
“一万步骑,平辽东足矣。”
关平一怔,暗想你们大人打仗,都这么勇的吗?
动不动就要拿少冲多。
“据探马回报说,襄平城有两万兵马。”
“若是算上辽东诸部长老的部众,少说能动员四万官兵。”
“更别提公孙度还能够驱使高句骊人、扶余人为战了。”
“叔父此战兵少路远,辽东恐难以收复。”
李翊乃语重心长地教导关平说道:
“兵不在多,在能设用奇智耳。”
“我军兵虽少,然皆是人人勇健,个个英雄。”
“辽东之兵虽有百万,亦不足惧也。”
关平连忙问,“叔父有何妙计?”
李翊一捋胡须,悠悠开口:
“翊以为此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公孙度虎踞辽东数年,所以能称雄者,盖因其一人勇武耳。”
“故四海皆服,夷狄纳贡。”
“我一面进军,一面使人传言,此战只问罪公孙度一人,其余不问。”
“辽东诸部长老,畏惧我天朝军队,必不为公孙度效死力。”
“至于高句骊、沃沮、扶余等众,皆趋炎附势之徒耳。”
“此辈反复,随风而靡,犹蓬转萍飘耳。”
“待吾擒下公孙度,彼自服也!”
关羽、关平,以及张辽听罢,皆对李翊敬服不已。
李翊当即尽起房县一万步骑,令吕布、马超为先锋。
引前部先到辽东下寨。
哨马飞报至公孙度处,公孙度听闻李翊真提大军到辽东来了,自己也是震惊不已。
按照他原本的构想,以辽东属国为缓冲,完全可以把李翊耗死在那里。
就算耗不死,巨长的补给线,也该使得他打完辽东属国,就该回去了。
怎么这小子补给线不断,竟然还能腾出手来继续打他的辽东?
“孤与刘备无冤无仇,刘备何以如此恨我耶?”
公孙度此时对刘备不是愤怒,而是感到莫名其妙。
你刘备舍得这么多钱粮,来打一个鸟不拉屎的辽东。
就不能把这些钱粮拿去打中原其他诸侯吗?
他们的地盘可比自己的辽东富庶多了。
公孙度此刻真心觉得刘备脑子有点儿毛病。
因为即使李翊大军已经进入了辽东,公孙度也丝毫不慌。
李翊的补给线已经拉的更长了,他不信以刘备的财力,还能支撑下去。
自己作为东道主,本土作战,完全耗得起。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阴沟子里翻船,公孙度还是决定与众人商议一下。
要不要考虑与刘备和解。
毕竟他这个辽东是真的没什么好打的。
除了襄平比较富以外,其他的全是一群没有开化的蛮夷。
你刘备要是拿了辽东,每年得倒贴钱进来你信不信?
时中郎将阳仪一直都是亲汉派,见公孙度有意向汉军妥协,乃出声谏言道:
“向者袁绍在时,常有吞辽之心。”
“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
“来此相投,是为鸠占鹊巢之意也。”
“长久下去,后必相图。”
“不如赚入城中杀之,献头与李郯侯。”
“李郯侯喜,必重待我等,不复加兵于辽也。”
公孙度一捋胡须,摇了摇头。
阳仪这个想法太想当然了。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李翊准备了这么久,哪有可能因为两个袁氏余孽便说撤兵就撤兵的?
几万大军跑辽东来旅游了是不?
“只怕李翊既得二袁头,仍要引兵下我辽东。”
“倒还不如纳二袁使为我助力也。”
逃命回来的韩忠趁势说道:
“此次臣赴辽东属国时,见过李翊帐下人物,的确人人勇健,个个英雄。”
“李翊如此兴师动众,只恐是项庄舞剑,意在我辽东。”
“绝不单单是为二袁儿而来!”
“愿明公即点辽东军马,更驱高句骊、扶余人、沃沮人为我助力。”
“大军全力守住辽隧,李翊长久不能下。”
“纵是刘备富有四海,也不可能将辽东战事继续打下去。”
“此为上策,唯明公审度之!”
话落,中护军柳毅也出来随声附和道:
“韩别驾之言最善,李翊来者不善,望明公早做准备。”
阳仪立马出声驳斥二人说道:
“李郯侯只问罪于二袁儿,我等容纳此二贼,已经有罪于朝廷。”
“今不早早献其首级,只恐引来杀身之祸!”
韩忠、柳毅亦怒,叱道:
“阳将军素食辽东之禄,何反为外人张目?“
“岂俟汉军至,即欲倒戈献阙耶?“
阳仪大怒,喝道:
“竖子安得诬我!“
“仪之心,皎如日月,天地可鉴!“
“所图者,辽东万世之安耳。”
“岂为一身之计哉!“
话落,阳仪一甩衣袖,轻蔑地说道:
“竖子不足与谋,可速退!”
韩忠、柳毅并不服气,正欲出声反驳,公孙度却在此时发话了。
“诸位不必吵了,吾心中已有决断矣。”
……
曹刘争霸图:
(此为当前势力图)
(注:由于技术原因,很多郡县名字有错误,所以常说这只是草图,仅供参考)
(此外,此图只针对北方,其他地方可能有变化还没改)
(本章完)